特点一、模仿思维
孩子喜欢模仿,这可不是他的错,因为这是他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
孩子和他的爸爸一起去探望祖母。火车上,孩子时时把脑袋伸出窗外。爸爸说:“安静些!别把脑袋伸出窗外。”但孩子仍然把脑袋伸出去。于是爸爸很快地拿掉了他的帽子,飞快地把它藏在身后,说:“看,帽子被风吹掉了。”孩子害怕了,他哭了,想找回帽子。爸爸说:“吹声口哨,帽子或许就会回来的。”孩子凑到车窗外,吹起了口哨。爸爸很快地把帽子放到孩子的头上。“哦,真是个奇迹。”孩子笑了。他很高兴,模仿爸爸的动作,飞快地拿掉爸爸的帽子丢出窗外,“现在该轮到你吹口哨了,爸爸!”他快活地说。小孩子以为爸爸的帽子也能找得回来呢。
孩子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在模仿。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只是简单地模仿。
所以在孩子面前,你要更好地约束自己,避免那些不好的坏习惯让孩子模仿。
特点二、单向思维
如果你教给孩子1+1=2,但你千万别认为他已经懂得2-1=1,因为他只能从左边推到右边,不能从右边推到左边。又如,两只同样矮而宽的杯子装着同样多的水,其中一只杯子中的水被倒入另一只高而窄的杯子里,那么让孩子比较哪个杯子里的水比较多时,可能就会出现高而窄的杯子里水多的时候。
因为这时他还不能很好的利用运算来解决问题,而利用的只是他们仅有的直观经验。
所以千万不要像白痴一样的去责怪宝宝“这么简单的正反问题都搞不明白!”在传授孩子知识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他也能自己做一些逆向思维。
特点三、形象思维
你在孩子简单运算的时候,比如还是1+1=2,知道1+1为何等于2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如果您说一支铅笔加上一支铅笔,等于两支铅笔;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他知道了1+1=2的道理,但以后他在算1+1=2的时候,也还是要借助实物的。
经过形象思维的积累,他才能从一个一个的实物中提取出抽象的数字概念。
所以在教宝宝学数学更要利用直观教具,让幼儿自己从实物中得到抽象概念。
特点四、主次不分
有这样一个小笑话,丁丁放学回家,母亲看见他满脸血迹,就问道:“丁丁,你又打架了?怎么丢了两颗牙齿!”丁丁急忙说道:“妈妈,牙齿没有丢,我把它们放在口袋里了!”可见,孩子完全没有搞清楚妈妈的意思,妈妈责备的是他又和别人打架了,他却说牙齿没有丢。
从孩子的观念来看,牙齿确实没有丢,因为丢的意思对他们来说是找不到了,不见了,而他的牙齿还放在口袋里这能算丢吗?
还有一则笑话,也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个母亲对孩子说:“留神别吃下苹果里的虫子。”宝宝说:“为什么我要留神呢?该让它留神我才是。”这才是孩子的可爱!
所以,幼儿说话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父母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来倾听。不要以为孩子是在故意给你捣乱、耍宝,这点要分清。
特点五、单维思维
妈妈教育孩子说:“凡是重要的东西都应该锁在箱子里,才不会遗失。”儿子记住了这句话。过了几天,妈妈要开箱取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钥匙了,宝宝在旁边说:“妈妈,钥匙在箱子里面呢!您说钥匙总该是重要的东西吧,所以我把它锁起来了。”可以说孩子只知道钥匙重要,而他却忘了只有钥匙才能够打开箱子。
小明正在吃冰淇淋,大人告诉他冰淇
孩童的思维
从2岁到6岁,儿童智力发展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各种符号。
3有比较明显的变化!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
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主要表现在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中。
到了5~6岁,幼儿的具体运算能力开始发展,他们已经能够算简单的算术,也能够区分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
5~6岁儿童在考虑问题时,已经能够同时考虑两个元素或两种关系。
很多父母对自己3~4岁孩子智力发展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对他们的情绪、兴趣和态度的关心。这些父母不懂得,强迫一个小孩子学习一种专门的知识,会使他产生对学习的反感。
孩子在感情上很像成人,而在思维上离成人很远。
4~5岁的小孩语言已经发展得相当好,有些孩子甚至已经达到伶牙俐齿的地步,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思维发展还相当不成熟。您可能发现孩子能认出几十种牌号的汽车,能滔滔不绝地复述从幼儿园里听到的故事,但是,你把一个粗矮杯子里的水原封不动地倒进一个高、细杯子里的时候,孩子会说,水变多了。你把原来挨在一起的5块糖摆宽一些,他会说糖比原来多了。
在游戏中学习
孩子的学习常常是在活动中进行的,这与我们成人不同,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学习得最好的时候,常常是静静地坐着倾听的时候,比如听老师讲课或者自己看一本书。孩子却不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心智活动或思维。他们只能通过对事物进行实际操作来学习。
幼儿不适合于规则学习
幼儿不能掌握外界强加的规则。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游戏来学习,所以,对幼儿进行语法、数学等正式教育是不恰当的。因为无论阅读、学拼音,还是学习数学,都是以掌握一定的规则为前提的,这种方式不适合于学前儿童。
但是,另一些学习活动可能适合于幼儿,如学习写字、认拼音字母、学习打字等等。这些学习可以为以后的规则学习打下基础。
快速学习与融会贯通
对孩子来说,横向的融会贯通很重要。因为,学习对孩子来说没有乐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会高,他们的情感还会受到伤害。
所谓横向的融会贯通,指的是,我们不求孩子在某一个或几个专门技巧上有大的长进,而是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多种多样的材料,让他们扩大知识面,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当孩子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材料之后,他们就能对这些材料进行横向的比较、分类、排序等。
幼儿期个性发展的主要任务
幼儿时期的智力发展状况能预测他们的个性发展。3~6岁期间,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特征,比整天关注他们的智力发展更重要。
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最重的是在个性和社会性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3~6岁儿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游戏活动,亲身体验他们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一种目标方向感和自主性、创造性。
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学前期,即通过对物体的感知,逐步认识事物的属性;创造性思维。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这是儿童阶段的思维特点,家长要加以引导培养;模仿思维。孩子喜欢模仿这是天生的,他们会密切地观察和模仿家长、老师,以他们的行为举止为榜样。 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1、具体形象思维。这是三至六岁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具有具体形象性,即离开具体形象事物就不能进行思维活动,通过对物体的感知,逐步认识事物的属性。 2、创造性思维。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这是儿童阶段的思维特点,家长要加以引导培养,要加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3、模仿思维。孩子喜欢模仿这是天生的,他们会密切地观察和模仿家长、老师,以他们的行为举止为榜样,所以家长在家里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总的来说有五大思维特征:
特点1、模仿思维
孩子喜欢模仿,这可不是他的错,因为这是他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听听这个有趣故事:尼克和他的爸爸一起去探望祖母。火车上,尼克时时把脑袋伸出窗外。爸爸说:“尼克,安静些!别把脑袋伸出窗外。”但尼克仍然把脑袋伸出去。于是爸爸很快地拿掉了尼克的帽子,飞快地把它藏在身后,说:“看,帽子被风吹掉了。”尼克害怕了,他哭了,想找回帽子。
特点2、单向思维
如果你教给孩子1+1=2,但你千万别认为他已经懂得2-1=1,因为他只能从左边推到右边,不能从右边推到左边。
特点3、形象思维
经过形象思维的积累,他才能从一个一个的实物中提取出抽象的数字概念。所以在教宝宝学数学更要利用直观教具,让幼儿自己从实物中得到抽象概念。
特点4、主次不分
幼儿说话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父母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来倾听。
特点5、单维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