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首先将自己的诉求具体化。比如家用可以这样具体化:确认有多少人开车、用车,多人一起出门的几率有多大,家里人身材如何,是否有小孩之类的。确定自己用车环境如何,是烂路多还是拥堵,或者停车压力是否大。也要问清楚自己对驾驶的要求,是想探索汽车,还是说只是将车单纯视作代步工具。想清楚在自己的预算内是想要高配置还是对配置无要求。当然,我们还是建议您多去4S店试试车,最好经常坐车的乘客一同前去,这样您很可能会给自己圈定一个选车范围,再来这里提问,就能得到更具体的建议了。
关于新车评网的推荐结论,这是我们综合一部新车的各方面表现给出的综合结论,“值得推荐”以上的车型,都是各方面值得考虑的选择,大家可按自己的需求锁定目标,而“强烈推荐”则是在此基础上有不少特别出色环节的车型。
记得采纳啊
第一, 是否需要!
一个家庭是否需要一台车,已经不能用多年前的衡量标准来衡量了那时候车还是不堵的。现在车辆在带给你便利、自由的同时,麻烦也会更多。
经济压力:买车的附加费用。
现在的购车金融政策真的是满天飞了。零利率、零首付、低月供等等,打得你绝对是心动不已。在我国购车有以下三个公式:
【理想情况】
新车=车价(优惠后)+购置税+车船使用税+上牌费用(国家统一)+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商业险(自由选择)
【现实情况:全款】
新车=车价(加价)+税+上牌费用(商家自定)+交强险+捆绑装潢+捆绑商业险(个别可自选)
【现实情况:贷款】
新车=车价(加价)+税+上牌费用(商家自定)+交强险+捆绑装潢+捆绑商业险+金融服务费(名头很多)+利息
所以买车后除了明面上的裸车价以外,更多的灰色、自成一派的费用,保证了利
需求是否为刚性需求
如何定义刚性需求?大道理我在这里就不废话了,简单的罗列一些老柴认为没有其他方式替代的需求与大家交流:
媳妇怀孕/孩子刚出生;
家里老人年龄大想带着老人多出去看看;
商务应酬;
这些时候选择公众交通、单人交通并不合适。而如果你只是为了上下班、自己的周末郊游的、车辆经常出于停止状态的话(不差钱的当然无所谓了)这两种出行方式更为合理一点。
第二, 选择价位。(有经济基础的可以和第三项互换)
裸车价+优惠/加价+所有附加费用(相对平均的),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价位(建议为近三年的家庭平均年收入)上下浮动3万。选好了就是标准,如果不想纠结,就不要老对自己说“再加个几万,就可以看个神马车的”。
第三, 需要什么配置(外观控和第四相互换)
正如一开始所说目前还没有一台完全满足所有人类的神车。所以你就需要在确定的价位内来确定,你必须要的是什么,例如:发动机(排量)、变速箱(手动/自动)、悬架(独立/非独立)等。
在这里建议大家一个原则:先确定安全性配置(ESP/EBD/雾灯/日行灯,等),舒适性配置最重要的第一是变速箱,其他根据个人喜好。
第四, 符合你的审美
车型、颜色、用心的小设计等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跟着感觉走。
第五,实际试乘试驾(实际购车前非常重要的一步)
前四部我们完成后,意向车型基本上可以确定在个位数。
车辆不同的动力总成匹配、底盘调教都会带来不同的驾乘感受,正如所说的我们选择的是第一辆车,很多人在购买自己第一辆车的时候可能对于车辆很少有长时间的接触。所以对于第一辆车我们有很多预期中的想象,通过试乘试驾来收获自己和家人对于车辆的感受。选择一辆最符合自己和家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