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面临农户不愿拆除旧房的问题

2025-04-06 13:23:3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努力建造“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安置住房。

以岳阳市为例,综合考虑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各级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努力建造“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安置住房。

对于按照一户一宅方式安置的,可以采取在分配的宅基地预留续建空间等办法,由搬迁对象今后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改善状况和实际能力自主决定是否扩建。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搬迁户,在未稳定脱贫前,不得自主举债扩建。功能齐全,质量合格,不得豪华装修,达到入住条件。

扩展资料:

易地扶贫搬迁的相关要求规定:

1、依托现有各类园区为县城大型安置点配套建设扶贫产业园区。原则上,大型安置点应配套建设产业园区。

2、把吸纳就业能力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吸引适合搬迁贫困劳动力特点的劳动密集型、生态友好型企业入驻,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下、有合理回报,为搬迁群众转产就业创造条件。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后续配套服务,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特别是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做大做强扶贫车间。

参考资料来源:岳阳市发改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

回答2:

让农民先入住新房,慢慢引导,然后再拆除旧房。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常见问题

一、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同时具备的两项条件是

(一)迁出地区域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是土地贫瘠、人地矛盾突出、水资源匮乏等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通过就地就近帮扶促进生产或就业仍无法让农户脱贫的区域,重点是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的贫困村;

②是生态环境脆弱,属于石漠化重度或中度的地区;

③是属于主体功能区的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或处于其他限制或不宜开发的区域;

④是地理位置距离中心城镇和县级以上交通干道偏远,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落后,严重制约区域发展,并且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远高于易地扶贫搬迁成本的区域。

(二)搬迁对象除居住地满足迁出地区域条件外,搬迁家庭个体还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①是住房条件相对较差,愿意拆除旧房参加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②是受教育程度低,或劳动能力弱,或家庭农业生产资源相对较少,靠就地就近从事劳动生产仍不能有效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③是生活在地震活跃带、地质灾害多发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且愿意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避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④是满足迁出地区域条件的50户以下、且贫困发生率在50%以上的自然村寨,进行整体搬迁;

⑤是对鳏孤寡残等特困户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由政府根据家庭实际人口统一提供相应的安置房免费居住,产权归政府所有,也可结合民政供养服务机构进行安置。

总之,整体搬迁户贫困率必须达到50%以上,零星搬迁户必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二、不愿拆除旧房的农户能不能列为搬迁对象?

不能。

      搬迁对象在安置地获得新房后,必须拆除原有住房进行复垦,目的是为了恢复土地和生态。不愿意签订搬迁及旧房拆除复垦协议,并且经教育引导仍不愿改变主意的农户,不能列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按照省指挥部第七次会议纪要明确:旧房复垦费按人均2500元纳入土地增减挂成本进行核算。

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有哪些?

统一“以产定搬,以岗定搬”的原则,以县城安置为主,中心集镇安置为辅。

四、安置房建设面积标准有哪些?

①是县城安置点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

②是中心村安置点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

③是每户住房面积根据家庭实际人口合理确定,超过8人以上的搬迁户可以考虑两套房子,但总量面积不能超标准;

④是每户的面积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超差面积在5㎡以内属于正常,按照“一户一账” 据实以实物型补差,确保搬迁对象享受政策的全部补助费。

回答3:

可以采取先兑现新房,让他们体现新生活,后拆除旧房的方法进行引导。

回答4:

可以采取先兑现新房,让他们体现新生活,后拆除旧房的方法进行引导。搬迁后还要继续种地,以增加收入,农民土地为根本,旧房拆了地怎么办大片荒芜,一旦农民工无处打工不是流落街头拾菜叶子

回答5:

政府领导你们去山区看看目前荒无了多少土地!这样一拆的话山区荒无土地不就更多了吗?希望政府部门去山区深入查看一下,希望政府多给山区农民的一条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