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树立榜样的方法如下:
1、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等强硬的命令来规范孩子的言行。可是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实,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对父母产生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在日常生活中,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不良的言行,首先要杜绝在自己身上发生。这样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本身就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
2、父母亲必须做到语言文明、语气和蔼。在家里,父母的语言要和蔼可亲,词语优雅,语气轻松。尤其对孩子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更不能大声呵斥,污言秽语。孩子并没有辨识能力的时候,很多坏的习惯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要明白,再坏的孩子,也是你亲自创造出来的。
3、父母要言而守信。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父母一旦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兑现有困难的事不要轻易许诺。如果父母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话,就会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孩子对父母的崇信、敬仰与爱戴,就会由于你的失信次数而递减。再者,如果作为父母经常说话不算话,孩子也会下意识地效仿,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责任,便会成为他的一种不良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疯狂的聊微信,抢红包,甚至是痴迷各类手游。在孩子面前,请把你的手机放到一旁,拿起书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喜爱读书的习惯。在孩子面前,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首先自己能做到冷静,而不是冲动。你的冲动有可能是为了给孩子出口恶气,但是,一样会吓到孩子,在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阴影。
孩子学习的主要来源就是成人的举止行为,而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该做出怎样的榜样,从说和做来给家长指引,那就是“一言”“一行”:
先说“一言”。
注意言辞,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的言语,包括平日大人之间的沟通。虽然不是直接跟孩子交流,但也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要注意的是:
一、语气。
少说“老是”、“总是”!、语气平和,用心关爱,多用提问的方式,少用质问的方式。比如:“孩子你想说什么呢?”、“孩子,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而不是“你为什么老是喜欢这样做?”“你怎么总是爱这样?”
中国传统家教的精华便是注重于教子做人。中国历代关于家教的家规、家训、家范无一不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内容;历史上的慈父良母也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为世人称颂。北宋著名的清官包拯就特别重视后代教育,晚年他请石匠将他立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在犯赃滥者,不得入归本这家,亡死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刻在碑上,将碑镶立于堂屋的东壁,令子孙时时观瞻,严格奉行。古人不仅把立德作为家教的重点,而且还要求子女有自立精神。
孩子学习的主要来源就是成人的举止行为,而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该做出怎样的榜样,从说和做来给家长指引,那就是“一言”“一行”:
先说“一言”。
注意言辞,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的言语,包括平日大人之间的沟通。虽然不是直接跟孩子交流,但也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要注意的是:
一、语气。
少说“老是”、“总是”!、语气平和,用心关爱,多用提问的方式,少用质问的方式。比如:“孩子你想说什么呢?”、“孩子,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而不是“你为什么老是喜欢这样做?”“你怎么总是爱这样?”
二、是学会用感受表达情绪。
比如:“你这样做我很生气!”、“宝贝,对于你刚才的行为我既生气又难受!”。我这里也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感受的用词—“开心”、“兴奋”、“愉快”、“舒服”、“踏实”、“难受”、“难过”、“生气”、“恼火”、“烦燥”、“委屈”、“心痛”等等。
三、是学会说“对不起”。
有很多家长即使自己误会了孩子,也不会跟孩子说“对不起”,“对不起”这三个字不光只用在认错上,还可以这样用:“对不起,亲爱的,我不能接受你这样的行为”、“对不起,亲爱的,你这样对我,我不能原谅你”等等。
关于“一行”。
父母的每一个行为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反映在生活里。父母要注意的行为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对人的行为。
是关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人品,多让孩子接触〈弟子规〉、〈论语〉中的谨训。比如尊老爱幼,为人谦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等。
二、对物的行为。
比如轻拿轻放,爱护物品。在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孩子有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