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江湖义气”?

2025-02-23 13:59:1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江湖义气的核心是“兄弟”。这里的“兄弟”并不是指有血缘的那种,而是指那些志趣相投的朋友。“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是出自《易·系辞上》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的来,说出话来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没有污秽的语言。后来,人们依据这个开始搞“义结金兰”。

中国最早的兄弟结拜可能就始于周朝,在秦末,项羽与刘邦结成兄弟,这时的兄弟文化可能已经由来已久,所以,当刘邦威胁项羽:“我们是兄弟,你杀我父就是杀你父”,项羽真是就不敢动手了,因为有可能会遭到天下人的唾骂,后果很严重。

义结金兰,要交换谱贴,叫金兰谱或叫兰谱。按照习惯,结拜的时候按人数各用一沓红纸写出每人姓名、生日、时辰、籍贯及父母、祖及曾祖三代姓名的《金兰谱》,然后摆上天地牌位,根据年龄的大小,依次焚香叩拜,一起读誓词。比如,“黄天在上,今日某某和某某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之类的。

中国有“三教九流”的说法,三教——儒、道、佛;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九流”后来又指尊卑不同的九种身份。由尊至卑依次是: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

但结成兄弟后,无论三教九流,都一般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在当时,也可以理解成民间底层人士的社会理想,他们不希望有贵贱之分。

在中国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民起义者或称造反者都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社会愿景,这些愿景在“江湖文化”的氛围中是能够部分实现的,因为,江湖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不分贵贱,为朋友两肋插刀、勇于奉献、重在分享。

一个有抱负的人,如果你能用心找到一帮兄弟,你就有可能成大事儿,比如三国时的刘关张,唐王李世民的一干兄弟等等。如果你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兄弟够多也能称霸一方,水泊梁山就是著名的例子。

“义气”在《词源》上有“刚正之气”“忠孝之气”,但此中蕴含“刚猛之气”,因为尽忠尽孝通常需刚猛之气才可成全。

不过,“江湖义气”归根到底是“同伙文化”。“同伙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贬义的,它不具备大局观,行事的前提是以满足同伙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但“同伙文化”是很有战斗力的,比如《亮剑》里的李云龙,他的手下全是他的兄弟,他不会“舍卒保车”,不会有过多的战场全局意识,只要有兄弟被困在战场上没撤下来,他拚死也要相救。对于这样的“大哥”,兄弟们还有什么不可以舍命的?军队里是这样,一个商业组织也是这样,它解决了“忠”“奉献”“牺牲”的问题,所以,其力可断金。在利益原则上,它讲究的是“互助”“分享”,组织的稳定性也很强。

兄弟们在一起,在多大的目标下“同伙”就有可能成多大的事。

成吉思汗建立了世界上最成功的“同伙”组织,这个组织核心是他的几个亲兄弟,其他的部众,他也视同手足。成吉思汗为了让他的兄弟们都有很好的回报,几乎横扫了世界。而在成吉思汗整个一生中,他从未处罚过他的任何一个部下,也从未有一个部下背叛过他,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一个“同伙”的组织之中,处于“大哥”地位的人必须极有“德性”。这个人不是上帝,但却需要拥有上帝的一部分“德性”,“有福同享,有难共当”是基本的原则。

回答2:

江湖义气?义气也许我现在还能理解但是江湖我就有点不解~~义气嘛~~就是不顾生死傻啦吧唧的替你的兄弟往前冲~~挡刀子还是捅别人刀子都畏惧~~也许这就叫义气吧呵呵~~我也不大懂义气也许就是在别人最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不顾一切的去帮助他也许就叫义气~~一般的帮助也许别人不会认为是义气只是说谢谢你的帮助但是我觉得义气就是你帮助他就会对你不利~但是你不顾那些直接冒险帮助你要帮助的人也许就叫义气

回答3:

这个人很江湖 不是指他这个 多么投机取巧 会一些什么 不是 江湖指什么 熟悉各种规则,义气是什么 是这些弱势群体 生存的法则 他是一种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