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战役前德国败局已定,苏联为何放弃“围而不攻”的战略?

苏联为何放弃“围而不攻”的战略?
2025-03-29 08:36: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柏林战役前德国败局已定,但是苏联没有采取围而不攻的战略,仍然是以付出伤亡30多万人的代价打败柏林,苏联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粉碎希特勒的阴谋,为希特勒利用苏联美国英国的关系,想要对付苏联的阴谋不成立,围而不攻的话,担心会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在第2次世界大战苏德大战中,两方的损失都非常的惨重 ,虽然最后苏联的卫国战争取得了胜利,但是也是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的,这一次的苏德大战,是这第2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的,伤亡也是最惨重的一次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他们对柏林发起了总攻.

刚开始柏林的德军还有80多万的军队,其他地方的德军都想去给柏林的德军解围,而且已经出发了,这个时候希特勒虽然已经是穷途末路,他把希望寄托在了援军身上,所以苏联方面知道,一旦希特勒的援军来了,战役会更加的难打,时间不等人,为了防止出现变故,苏联方面决定强攻。

苏联和德国之间有血海深仇,苏联是一定要报仇的,所以一定要亲手让希特勒灭亡,才能告慰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千万亡灵,而美国刻意的让苏联人去打下柏林,就是给苏联方面一个面子,美国方面很有长远的计划,他们知道苏联人以后一定会崛起,所以提前结交好,而且让苏联自己去跟希特勒打仗,还可以消耗一下苏联的兵力,苏联方面想要自己攻占柏林,也是为了抢夺德国的资源能占得先机,因为苏联的国家要想以后变得强大,他们需要德国的设备,还有科技,所以为了这些,再大的伤亡也是在所不惜的。

回答2:

为了粉碎希特勒的阴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等国家虽然是盟友,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英美等国注定难与苏联把酒言欢。

回答3:

城内的德军只有十几万人,一直围墙如果政治环境稳定的话,可以一直围,要是德国的盟军来了,苏联也就讨不到任何好处,甚至可能会被灭。在这种局面下,放弃围,来攻击柏林,迅速解决战斗,获得更多利益

回答4:

为了粉碎希特勒的阴谋,苏联之所以想在短时间内攻占柏林,就是不希望给希特勒喘息的机会,长时间的围困只会消耗苏联的有生力量,如果希特勒将残余部队集中在柏林周围做困兽之斗,苏联是不能等的。

回答5:

因为如果选择围而不攻的话,担心会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就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