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的库斯科帝国古是怎样的?

2025-04-29 13:03:3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去秘鲁旅游,库斯科必到,这是一个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高原盆地、原古印加帝国的古都,海拔3410米,四周皆崇山峻岭,秘鲁人称它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  
  库斯科城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库斯科城是灿烂的古印加文化的摇篮。传说远古时代,古代印第安人在这里披荆斩棘,缔造家园,感动了太阳神,赠给他们一柄金斧。  
  公元1200年前后,国王曼科卡帕克遵循他父亲太阳神的指示,从的的喀喀湖迁都这里,建成雄伟华丽的库斯科城,并以这里为中心,建立了庞大的印加帝国(印加意为“太阳的子孙”),创造了印加文化,成为南美大陆印第安文明的最高峰。  
  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将财宝文物洗劫一空,后又经几次地震和200多年的拉锯战,城市受到很大破坏;但城内有些印加帝国时代街道、宫殿、庙宇和房屋建筑,仍留存至今。
  后西班牙殖民者又修建了大批屋舍,两种建筑风格融合,被誉为西班牙一印加的独特建筑方式。中心是武装部队广场,正中耸立着一位印第安人的全身雕像,四周有西班牙式的拱廊和四座天主教堂。  
  几条狭窄的石铺街道呈放射形通向四周,街道两旁仍矗立着用土坯建造的尖顶茅屋,其中许多石头房基还是古印加帝国的遗物。广场东北,有五间大厅的太阳庙建于高耸的金字塔顶。  
  还有月亮神庙和星神庙。广场东南,有对峙的太阳女神大厦和蛇神殿的墙壁遗迹。广场西南方,有一较小的欢庆广场,印加人昔称为“库西帕塔”,是欢庆帝国 ** 凯旋的场所。  
  两个广场附近有考古博物馆。展出印加帝国时期遗留的陶器、纺织品、金银器皿和雕刻碎片等,距库斯科城1.5公里的300米高处,有世界闻名的举行“太阳祭”的萨克萨瓦曼圆形古堡。  
  以古堡为起点,印加人修筑了漫长的古道,全长二三千公里,是秘鲁古代一条主要交通干线。从古堡东行可至肯科遗迹。据考证,这里是古墓地和宗教祭祀中心,留有神庙和圆形斗技场的遗迹。  
  场中央有一巨石雕凿的祭台,距城9公里处的塔姆博马柴有温泉和瀑布。建议在库斯科住下,细细游看,高原古城历史文化含金量高,民风朴素,吃住费用不贵。
  中心广场东北侧是一组以大教堂为中心的教堂群,左右分别为耶稣玛丽亚教堂和艾尔特诺夫教堂,广场东侧则是耶稣会教堂。大教堂始建于1550年,是西班牙人在Inca
Viracocha宫殿基址之上。  
  融合了西班牙式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与印第安人石雕艺术,花了近一世纪的时间才建造完成。左侧钟楼的玛丽亚安哥拉大钟,是南美洲最大的教堂大钟,其洪亮的钟声连40千米以外都能听见。
  从中心广场旁边的曼塔斯大街朝西南方走,不远便可到达拉摩赛教堂和修道院,教堂中除了精美的宗教艺术品外,还收藏有鲁本斯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走访库斯科城,从位于美洲虎腹部的印加中心广场开始。帝国时代,这里是举行宗教祭典与军事典礼的中心广场,西班牙殖民时期更建成包含喷泉和大教堂的城市广场,所有的道路、建筑、商家都以此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开来。
  因而发展成观光集散地,大部分游客都喜欢在餐馆露台上进餐,或是于广场上闲坐,这时触眼所见,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印地安妇女、贩卖明信片和擦皮鞋的当地小童,不断地穿梭在一群群外国游客中间,好不忙碌。
  而夜晚的中心广场,一片灯海,一群群人席地而坐,分不清是游客还是当地人,或者乘凉,或者只是闲话家常。全是库斯科特有的风情写照。库斯科市中心除了红瓦石墙的教堂、民居外,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充满历史韵味的印加石墙。
  其中两侧分立祭妇楼和耶稣会教堂的洛莱托街,是目前库斯科最长的一段古印加石墙,在巨石夹道的小巷中前行,两侧打磨光滑的花岗石,令人不由得伸手抚触。在感叹前人的匠心巧作之时,会奇怪石墙最底层皆以小石块为底。 
  而上面的方石却逐渐往内斜堆叠,原来这样可以减缓地震所造成的危害。穿过洛莱托街,来到建造在印加考利坎恰基石上的圣多明哥修道院。考利坎恰在凯恰印第安语中意为“黄金庭院”。
  是一座由太阳神庙、月亮神庙、彩虹神庙和星神庙所组成的神庙群,规模相当庞大,是印加时代最重要的信仰中心。据说这个神庙群中的石墙,原本覆盖着700多块、每块重达2000克的黄金板。 
  太阳神庙的主祭坛上也以黄金铸造的巨型太阳为装饰,每当阳光照射进来,黄金便会反射出炫目的光芒,将太阳神庙烘托得既神圣又神秘,而另一座月亮神庙则由大量的白银所覆盖。
  但是当西班牙人入侵库斯科之后,不但搜刮了“黄金庭院”中的全部金银饰品,更以此为基址修筑成圣多明哥修道院,只剩下回廊下的印加石墙,寄予人们无限的想象。
  距库斯科市约33千米的匹萨克,是一座典型的安地斯村庄,它以周末的热闹集市而闻名。从村内的中心广场上举目远眺,村边山顶上的石头遗址虽然相距甚远,却清晰可见。
  沿着村中的山路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艰苦攀爬,匹萨克石造建筑群近在眼前,上上下下地游览遗址中的太阳神庙、祭典泉池、水渠和月亮神庙,其平整光滑且大小相仿的石块像拼图般嵌合紧密,令人不禁为之赞叹。  
  据说这里曾是印加皇室的浴场,且不断从山壁中涌出的清冽泉水,具有养颜美容的效果,游人纷纷掬水洗脸,甚或喝上一口,相当有趣,巨石街是库斯科城中另一条因印加石墙而出名的街道。
  这里保留着一段第六世印加王印加罗卡宫殿的石墙遗址。与洛莱托街的石墙不同,巨石街的石墙全部由体积巨大的石块堆砌,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块有12个角的巨石,天衣无缝地和其他巨石镶嵌在一起。
  充分表现出印加人精湛的石材技艺,至于“十二角石”传说可能是印加时代的月份牌,12个角分别代表了一年12个月。沿巨石街往上便可到达远近闻名的圣波拉斯教堂。
  从库斯科沿着崎岖难行的石道直奔山顶,就到了著名的萨克希沃玛城塞。放眼望去,一堵巨石砌成的三重“z”字形石墙就矗立在眼前,由一块块数人高的石头堆叠出的墙体,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萨克希沃玛城塞是印加帝国美洲虎都城格局的头部所在,遗址上有一座象征虎眼的石塔,现存圆圈基址,而三排“z”字形石墙就像是美洲虎的牙齿。
  根据考古学家考证,“z”字形外墙在防御上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可以使敌军在接近城墙时陷入死角,腹背受敌,防御功能远远胜于普通城墙。奥林太坦玻位于圣谷西端缓坡的尽头,是印加帝国防御北部亚玛森部落的战略要地。
  令人觉得惊讶的是,这里仍然保留着完整的古印加城市格局,街道和几百年前的印加时代几乎相差无几,整个城市由空中看是典型的不规则四边形布局,中心广场是城市的核心,所有的街道由此开始渐渐伸向远处的山坡,而印加人称为坎恰的民居,在今天的城中依然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