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手语翻译员的内在原动力。一、手语老师的相关介绍手语翻译员,即从事以手语、口语为交流手段,在听障人士与听力健康人士之间进行传译服务的人员。2008年,残奥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2010年,残亚会将在广州举办,一系列的国际重大活动,为手语翻译员带来广阔的职业前景。 然而,我国目前手语翻译的人才却远远不足。据广州市手语研究会副秘书长彭飞扬老师介绍,目前参加手语培训的人群大多局限于残联系统内的人员,或是将来工作需要面向聋人的一些人。外界参加手语培训的,则多是一些社会志愿者及义工,但最终能做翻译工作的却很少。 记者发现,学习手语及从事手语翻译工作的男士较女士少。彭飞扬解释道,这是因为在学语言方面,女士较男士有天赋,而且,手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男士没有女士手巧,手形也不够女士优美、漂亮;另一方面,男士大多粗枝大叶,所以,与聋人朋友交往,女士的耐心与细心更突出一些。二、相关认证 虽然国家对外公布了手语翻译员这项新职业,但是目前为止,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并没有出台相关的考试认证。彭老师说,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早在去年年初就接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通知,向各地征询手语翻译员的“职业标准”。这份标准目前也已草拟出来,但是后续的工作,比如成立权威的评鉴机构进行考核认证,都还没有跟进。广州现在从事手语翻译工作的人员,多数持有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或是广州市手语研究会会员证,以及残联手语翻译培训结业证,便可上岗。三、培训和待遇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便陆续将手语作为一门独立语言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美国等国家更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关于手语翻译的培训、测试和鉴定体系。我国的手语学习则主要由各省市的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培训。据彭飞扬介绍,目前广州市残联开办的手语翻译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水平。通过一定课时的培训学习,经考试合格后,将取得残联手语翻译培训结业证书。一般,初级手语翻译需要在80~100个课时里,学会2000个常用词汇及部分短句;而高级手语翻译,不仅要扩大词汇量和句型,更要研修相关的职业道德及与聋人有关的知识,例如聋人的心理等。 目前,手语翻译员多数由聋人学校的教师及残联中多年从事聋人教育培训的有经验人士兼职担任。广州聋人学校前校长、广州手语研究会会长何静贤老师说:在番禺、顺德等地,高峰时期,平均每天都要在聋人学校抽调一个老师,参与翻译工作。彭飞扬也告诉记者,残联一名七十多岁的老师,几乎每天都有翻译工作。“一个月30天,她有29天都在外忙碌。”彭飞扬说。彭飞扬本人毕业于湖南聋人学校,多年从事手语培训工作,也经常被邀担任会议的同步翻译。“一个会议,只有两个人轮着,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非常辛苦。酬劳通常是50元~200元/小时,其实算下来,也就是来往的路费而已,很多人甚至是免费从事这项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