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秦鲸卿的出场有什么意义

秦鲸卿只出场了三回。他的出场有什么意义
2025-02-25 21:55:4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秦钟是一个和贾宝玉年纪相仿的俊美少年,他的出场有如下作用:
1体现贾宝玉不喜权贵,乐于结交政治边缘人物的习惯。秦鲸卿和蒋玉菡、冯紫英、柳湘莲等都是贾宝玉的好友,他们都是有着独立自我、不慕名利的年轻人。
2交代贾宝玉评判他人的标准。宝玉初见秦钟,觉得他相貌美丽却生在贫寒之家真是可惜。宝玉觉得自己生的不如秦钟成了“泥猪癞狗”,“富贵被自己荼毒了”。可见贾宝玉评判人的标准不是身份和财富,而是相貌好不好、是否聪慧、仪态美不美等。
3为后面描写秦钟的命运做铺垫。秦钟作为一个人物的存在有着一定意义,作者必须得让秦钟和宝玉认识了才能写后面“闹学堂”“智能儿”“病死”的情节。
4作者的阅读陷阱。古往今来不少学者觉得红楼梦疑案多,其实红楼不一定有那么多谜团,是曹雪芹设置了太多阅读陷阱。比如,晴雯之死是不是袭人告的密,贾宝玉和丫鬟们在怡红院究竟有没有淫乱,秦可卿究竟怎么死的等等。秦钟的出场就使不少人猜测贾宝玉是同性恋或者双性恋,都是中了曹雪芹的阅读陷阱。

回答2:

在《红楼梦》读者群中,秦钟这个角色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存在。他早早出场又匆匆病亡,事迹不过是被送入贾府家塾读书、和宝玉同性恋、和小尼姑异性恋、因与小尼姑偷情被其父毒打惊吓致死、临死给宝玉托梦忠告等,其作用在《红》著爱好者中一直存疑。有人认为作者可能是为借他的事迹揭露贾府的腐烂颓堕之风,从而预示贾府将渐渐败亡;有人认为其出场必要性很弱。这些认识未免都太简单牵强了。对秦钟人物角色的设置,作者肯定是独具匠心的。我通过自己的视角和思考,得出了一些【全新】的结论。
书中交待,秦钟字“鲸卿”,其生父秦业,其姊秦可卿(秦业养女)。《红》著作者对人名的设定惯用谐音,其近人脂砚斋把秦业解读为谐音“情孽”,红学界普遍把秦可卿解读为“情可倾”,那么,我把秦钟解读为两个意象:“情种”(秦钟)和“警情”(鲸卿)。
1、情种
秦钟十三四岁的年龄,却既是同性恋又是异性恋,且都匆勿发生了性事,不愧为天生多情的种子,是为“情种”。
作者对这一性情,毫不囿于世俗去鄙夷否定,而是充分尊重肯定,向读者表达了情的本质:一切源于人的珍贵内心,无关身份、阶层、性别、伦理等一切外在的东西!这是作者不为传统礼教观念所缚而提出的全新感情价值观!在这种高度肯定人性的超现代思想下,作者在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广阔纷繁的感情“大观园”:异性恋、同性恋(北静王、蒋玉菡、冯渊等)、双性恋(宝玉、秦钟、贾琏、贾蓉、薛蟠等)、公媳恋(贾珍和秦可卿,即“扒灰”所指)、叔嫂恋(贾政和贾敬之妻,即“养小叔子”所指,【此为本人独立观点】)、主仆恋(贾政和赵姨娘、宝玉和晴雯、贾蔷和龄官等)、表亲恋(司棋和潘又安)、婚外恋(贾琏和尤二姐、鲍二家的等)、肉体之恋(薛蟠对金荣、香怜、玉爱等,贾琏、贾珍、贾蓉、贾蔷拿男仆泄火等)、精神之恋(宝玉对黛玉、晴雯,妙玉对宝玉等)、破格之恋(妙玉对宝玉、智能儿对秦钟)、偶发之恋(宝玉对袭人、碧痕)、巧遇之恋(贾雨村对娇杏,冯渊对英莲)、殊死之恋(司棋和潘又安,张金哥和守备之子)、意淫(宝玉对秦可卿、贾瑞对王熙凤)、单相思(妙玉对宝玉、薛蟠对柳湘莲等)。。。在作者看来,每一种感情都发自人的本性,是弥足珍贵的;人人都有遵从内心、追求幸福的权利!
2、警情
这一点,作者埋藏得比较深,因为秦钟出现的一些细节,逐渐揭开了极其神秘而关系重大的秦可卿身份的一角,我坚决认为这是作者最深层的目的!
我们来看秦钟出场后牵出的众多疑问:其姊秦可卿乃一个芥豆之微的公职人员营缮郎秦业的抱养孤儿,如何成为了豪门公府宁国府唯一的少奶奶、总管家?秦业作为公职人员,也有生育能力,是有条件娶妻纳妾生养子女的,尤其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他抱养秦可卿后,为何一直没再生子,而是五十多岁才生了秦钟?秦可卿在贾家位高权重,其养父秦业送其弟秦钟进贾府家塾求学时,为何连对家塾先生区区二十四两的贽见礼都要“东拼西凑”?秦氏父女平时难得相见,进贾府后,为何没安排父女会面?姐弟匆匆会面后,为何没有任何情节描写,姐对弟也不安排食宿,而且要连夜送走?秦可卿逝世后,为何宁府决定超规格用原为老亲王(皇帝兄弟)准备的上等棺木殓盛?为何举国【全部】四王六公及各路高级官员均来祭吊(五品以上须皇帝亲准|,而其公公、宁府至尊贾敬逝世后,仅五品以下官员被恩准祭吊?姐姐死了,秦钟为何像无事一样毫不难过,也不参与,反跑到水月庵与小尼姑偷情?书中为何没提及秦业参与女儿葬礼?秦业为职清廉,也无甚油水,秦钟死时,为何却挂念着父母留下的“三四千两银子”?这笔巨额财产从何而来?
所以,秦钟出场中牵出的一系列疑问,集中指向一个更为重大的谜团:秦可卿到底是谁?她为什么能牵扯到那么大那么广的政治因素?那三四千两的巨银到底怎么回事?从这些细节和疑团我们会逐渐悟出:秦可卿真实身份神秘而高贵,她与秦家事实上似乎毫无瓜葛,“被抱养”的名义似乎仅是为掩人耳目;秦家最后三四千两的银子,很可能是贾府给秦家的封口费!
这一切的一切,都埋下了以后狼隐虎窥、步步惊心的政治“警情”!

回答3:

秦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似乎整个红楼梦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也似乎这个人物跟整个红楼梦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关联。反而,因为他的出场,使得男主人公贾宝玉披上了一层同性恋的色彩。并且与他相连的那位智能儿在几次温柔缱绻之后,随着秦钟的死也淡出了红楼的舞台。并且随着秦钟一家的死亡,与他相关的一切都好像是曾经的多余那样全部消失殆尽了。 但是,作者却给了这位多余人物一个很鲜亮的出场。虽然无法比肩黛玉、凤姐、宝玉的出场,但是与其他的任何人物的出场相比,他都显得那么的突出,尤其是在男人中间更为明显。在第五回中,宝玉被领到秦可卿的卧室入睡,可卿顺便提及了她的这位兄弟,秦氏笑道:“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呢,就忌讳这些个!上月你没看见我那个兄弟来了,虽然与宝叔同年,两个人若站在一处,只怕那个还高些呢。”可谓秦钟消息动了,并且还为我们初步展现了秦钟的某些特征。到第七回,秦钟在宁国府才闪亮登场: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羞羞怯怯,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慢向凤姐作揖问好。凤姐喜的先推宝玉,笑道:“比下去了!”前面还有一段老长的凤姐、尤氏和贾蓉的关于秦钟的对话。通过凤姐的夸赞,使得秦钟的想象一下子就跃然纸上了。 那么这个举止风流的秦钟将会在红楼梦中怎样扮演呢?紧接着凤姐的夸赞,就是宝玉与秦钟的对赞了。看着秦钟的可人形象,宝玉不由得陷入了呆想: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锦绣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虽然这里没有再提及秦钟的形象是怎样的,但是宝玉是何等人啊。在他眼里有的只是那些貌美如画的姐姐妹妹,能入到他的眼里的男人,可想而知该是怎样的花样美男了。 作者对秦钟的重视,还不简单便现在他的出场的不凡,还在于他的整个人生好像都是作者所重视的。肯定大家对秦钟死的那回不会忘记,他跟鬼判的对话。并且我们还可以从回目中看出秦钟这一角色的重要。作者在安排回目时是相当谨慎的。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作者增删五次才纂成的回目,当然要拣那些与整个红楼梦有大联系的人物来做回目。因此从红楼梦的回目中能够看出作者对哪一位人物的重视,以及他在红楼梦中的地位。整个红楼梦中与秦钟有关的回目又四处: 第七回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十五回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六回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而宝玉身边的几个大丫头还远远无法赶得上他,除了袭人与她持平外,晴雯才三次,小红才两次,麝月只有一次。而袭人和晴雯的戏份远远要多余这位短命的秦钟,小红在宝玉落难的时候还有大用场,麝月是守在宝玉夫妇身边最后的丫鬟。那么。不禁要问,作者为什么要在这个根本不在红楼梦中占多大分量的秦钟上花这么多的笔墨呢?他到底有什么用场呢? 从他本身来看,似乎很难找到突破的。我们不妨来放眼他所在的家族。他的父亲秦业,官居营缮郎,年近七十,母亲早逝。甲戍本有批语说秦业这一名字“妙名。业者,孽也,盖云情因孽而生也”,更说他的官位是“官职更妙,设云因情孽而缮此一书之意”。那么他父亲的名字还有官职都在蕴含着“情孽”这么一层意思。再看看他的那位身为小蓉奶奶的姐姐秦可卿,那是“形容袅娜,性格风流”,身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她的判词更是情的谶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不言而喻,秦可卿也完完全全的成为了情孽的化身,如果他的父亲还只是作者在名字上玩文字游戏,那么他的姐姐就是毫不隐瞒的在“以身试法”了。并且他们姐弟的情孽罪帐好像可以毫不客气的推到他父亲秦业的身上。他是营缮郎,隶属于工部,也就是是贾政的下属。不知道怎么他竟然得罪了这位顶头上司,与贾家有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瓜葛,从而迫不得已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贾蓉那个风流头顶的冤家。秦可卿到了宁国府还是挺有人缘的,连贾母都十分怜爱他,知道她是最最可靠的。大约是她性格风流的缘故,她也竟然有能耐与自己的公公发生性关系,并且还闹得合府皆知,最后不得已上吊自刎而死。在自己女儿突然死亡的时刻,这位父亲竟然毫无表示,只是任由宁府办了。这合情理么?他为什么不质问为什么自己的女儿会死呢?张太医明明说这个冬天是没事的啊,对女儿的死他不该感到怀疑么?可是他没有反应。再说秦钟他进贾府也完全是在秦业年迈,有染上病的情况下,才到贾府上附学的,从而秦钟就卷入了宁府的暧昧中去了。他的第一次退场就是在焦大的骂声里退场的。之后更是与宝玉、香怜、玉爱、智能儿的温柔缱绻闹得不可开交。他因为风流而来到了贾府这个风流场,也终因为风流而命丧黄泉路。这样看来,秦钟一家好像都在充当着情孽的代言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短暂的一生在告诫着世人“情为何物”。 那么,秦钟的意义就很明了了。他本人像他的名字那样是个情种,是个地地道道的情种。在他出场的第七回前面有一首诗曰: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刘心武在解释的时候,该是搞错了。他没有弄明白这一回要讲的是什么,而片面的将这一回中的第一部分作为整个一回来看待。他在解释时说,整首诗是在围绕“惜花人”在做文章的,因而他得到的结论是那个“家住江南本姓秦”是秦可卿。其实,这首诗像回目一样,概括了这一回的两个故事。后两句是在说宝玉会秦钟,因此才可以解释“相逢”二字,秦可卿远远谈不上相逢二字的。那么既然这个秦指的是秦钟,那就很明了作者是在暗示我们一个情种将要走进我们的视野了。在这一回的最后也有两句诗: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甲戍批曰:原来不读书即蠢物矣。什么意思?很明显是在说二者并非真心要去读书,而是为了风流才佯装读书的。有这么风流俊俏的伴儿不去读书那不是蠢物是什么。秦钟就像是一个警醒世人的风流钟似的,告诫世人要勿动风月,所以甲戍在秦钟死的那一回中批曰:极热闹极忙中,写秦钟夭逝,可知除“情”字,俱非宝玉正文。由此可见秦钟的情了。 并且,秦钟红楼梦的前身《风月宝鉴》中将是跟十分重要的人物。毕竟秦钟的作用跟《风月宝鉴》的主旨是相当的吻合的,都是劝诫世人勿动风月的。但是,在作者的数次增删的过程中,考虑到宝玉的形象问题,整本书的主旨也相应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缺诫世人勿动风月的书了。因此秦钟的形象也就大打了折扣。因此造成了他回目的重要与内容不重要的不对称。可以肯定在《风月宝鉴》中,秦钟肯定比现在重要的多,他与宝玉、香怜、玉爱的同性关系,与智能儿的偷情都将有令人血脉喷张的描述,然后因为“夜夜射”的风流而死。同时也可能他不会像现本这么早的退场。有红学家认为其实作者在增删的过程中,将以前故事的某些章节的次序也进行了重新排序。有人就指出其实秦可卿的丧事是贾敬的丧事,那么在秦可卿丧事中出现的尤氏姐妹的戏就跟后面接的上了。如果这样成立的话,那么秦钟比现在死的晚也完全有可能。 总之,秦钟似一个由《风月宝鉴》上挪来的人物,其重要性在挪用的时候有所减弱,退居到了红楼梦的边缘。但是他并不多余,他与他的家族都在为世人阐释着情的罪孽,他化身为一只情钟,为世人而鸣。

回答4:

本身红楼梦就是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写的小说,可以说里面有些人物有些事是有原型可寻的,关于秦钟这个人物,很多专家也研究过,从小说人物设置角度来说他可能是一个讲贾宝玉跟秦可卿联系起来的一个纽带,他家几个人 他爸叫 秦业(情孽) 他是秦钟 他姐是秦可卿 这个人物从名字你也知道咋个意思了,他们家几个人都是迅速出场又迅速退出舞台,可能是贾家覆灭的一个前奏反映。
另外我自己觉得,很有可能作者小时候就是有个这样的小伙伴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