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要坚持的六项原则是什么?

2025-02-24 23:51:1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回答2:

(一)协调发展原则。编制“十一五”规划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是在保持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坚持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资金和效益的统一;二是继续实施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三是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重视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四是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生态环境,做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可操作性原则。一是按照国家“先编规划、后审项目”的新要求,在突出规划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着力改变过去中长期计划操作性不强的弊端,强化总体规划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做好重大工程的筛选和论证,增强中长期规划落实到年度、落实到项目、落实到具体工作的规划取向。

(三)科学民主决策原则。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扬民主。增加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集思广益,提高规划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着力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规划前期工作。二是尊重科学,加强咨询论证。规划的编制要吸收一定数量的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的专家参加,严格遵守规划编制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和评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