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二战研制了14.5毫米机枪弹,为什么没有装备相应的航空机枪?

2025-04-05 11:42:5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我认为:这是由各国对于武器的现实需求或设计思想决定的。
首先,小口径(如7.7)枪弹的威力、射程均不足,由于弹丸轻弹道性能也不是很好。所以小口径不太适合做航空武器用。
其次、对于航炮(口径大于20mm均定义为炮),其初速低,弹道性能不好,且由于体积、重量的限制,火力持续性也不好,但是单发威力大,容易一锤定音,例如用20mm航炮打轰炸机比机枪好用多了。所以,航炮是适合作为航空武器的。
最后,大口径机枪各项性能指标居中,威力、弹道均不拔尖,但重量、载弹量、火力持续性等综合性能好,所以美国人喜欢用,一直到F86武器都是12.7。
苏联喜欢大口径武器是因为考虑整体战略优势,德国的20是为了打轰炸机,而且德国没有10-20之间的武器,现在也没有。
可能原因还有武器通用性的考虑,能做到三军通用的武器是很受欢迎的,如果只是空军一家使用,毕竟还是太小众了。美国的12.7都用了快100年了,你说他还能选别的么?

回答2:

14.5原身是毛熊2战中的反坦克枪,2战后期,毛熊地面部队和海军舰艇的7.62和12.7的防空机枪对强击机和俯冲轰炸机的装甲杀伤效果降低,所以毛熊很干脆的搞出了14.5反坦克枪的连发版,总的来说该武器系统杀伤力不错。但是只适用于地面固定防空火力点和水面舰艇,作为航空机枪的重量过大,火力持续性虽然可以超过机炮但是威力又逊于机炮,效费比不高,,所以追求火力持续性和载弹量就用12.7,追求一击必杀就用机炮。14.5就显得鸡肋了,空空战斗和防空战斗面对的敌机被弹面不一样,所以航空机枪12.7就够用。

回答3:

14.5的不够科学,后以13.8高射击枪定型。

回答4:

KPV的体积搬上飞机,,,翼炮和轴炮的话,体积不比B20小多少,,,威力却小得多,,
放自卫机枪,,,体积又比UBK大了,,,后来IL10自卫改用B20都不用KPV,,,

回答5:

首先,二战空战的平均交战距离都比较近,普通战斗机射击都在800米以内,在这个距离上14.5机枪的弹道并不比12.7机枪更有优势,更是与弹头可以装药的20mm以上口径的航炮没得比。再加上苏联飞行员大部分为了保证命中,都会抵近才开火,所以对弹头威力看得比射程更重。比较极端的比如雅克9,上面的12.7机枪纯粹轮为37炮的测距指向工具。
再有,二战苏联开战工业基本被破坏,要研制和生产新的14.5航空机枪要浪费很多资源和精力,并且就是是生产出来还要想办法运往前线,这又对后勤是不小压力,权衡利弊不如多在机身上装12.7或者换大口径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