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谁写的

2024-12-04 05:42: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出自东北女孩
经过多日找寻,上海高考三年来首篇满分作文作者已经找到。昨晚,记者来到该考生的高中学校——上大附中,满分作文作者就是该校高三(3)班的黄莎。 由于高考后黄莎已回黑龙江省佳木斯的老家,记者采访了黄莎的高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卢松龄以及黄莎的数位同学好友。 考生父亲向学校报喜讯 6月18日,本报在头版率先刊登了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并在 《升学周刊》博客 (blog.sina.com.cn/shsx)上寻找文章作者,随后被各大媒体转载。昨晚,记者在上大附中看到了黄莎的班主任、语文教师卢松龄。据他介绍,黄莎是学校最后一届全国班学生,来自黑龙江省。 高考结束后,黄莎就和来沪陪考的妈妈一起回老家了。 6月20日,远在黑龙江的黄莎及其家人通过网络看到这篇满分作文后,意外发现上海多年来难得出现的满分作文竟出自女儿之手。当天,黄莎的父亲先给班主任卢松龄打电话,告知这一喜讯: “这篇文章是女儿黄莎写的,全家人都很开心。” 和黄莎父亲通话结束后,卢老师又拨打了黄莎的手机,询问这篇文章是不是她写的,并向她表示祝贺。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卢老师将这一喜讯告诉了校领导。 据卢老师介绍,由于高考成绩还没公布,学校领导知道黄莎获得满分的喜讯后,采取严守秘密的办法,没有对外公布,只有部分学生知道这一喜讯。 学校希望保护好学生、老师,不让黄莎受到太多不必要的干扰,承受额外压力。 好友:第一眼就感觉是她写的 “我第一眼看到这篇满分作文,就感觉是她写的!”黄莎的同桌好友——高三 (3)班团支书李梦珠笑着说,每次语文考试,黄莎的作文都要被当作范文,在全班同学中传阅。 “卢老师常说,黄莎是我们班作文写得最好的人。她的写作水平也是一般人难以赶超的,在语言和对文字的驾驭上,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积累,这与她博览群书密不可分。” 不仅如此,初中时,黄莎就曾在佳木斯市拿过多项作文比赛奖项,甚至是全国大奖。 作文是典型的“黄莎式”结尾 “上海市唯一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是我们班黄莎同学写的!”几天前,上大附中高三学生肖燕收到班主任卢老师的短信后,吃了一惊。 随后,肖燕上网搜索这篇满分作文, “越看越像她的文笔和风格。”肖燕说,尤其是作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这是典型的 ‘黄莎式’结尾,令人回味,发人深思。” 由于黄莎的习作经常在班级同学中传阅,不少同学至今感慨,黄莎的作文水平是难以超越的,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作文就是黄莎写的 《江南》,虽然她是北方人,可文字里自然而然流露出的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情,仿佛一幅风景画。观察之细腻,感悟之深刻,文笔之流畅,底蕴之丰厚,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都自叹弗如!” 众多贺喜使她想“躲起来” 上海罕见的满分作文作者是上大附中高三 (3)班的黄莎,这一消息迅速在上大附中校园传开。“黄莎平时在学校人际关系非常好,也非常喜欢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高中阶段曾经担任学校广播部部长。由于她性格比较活跃,现在的高一、高二年级也有很多同学认识她。”卢老师介绍,这个消息在同学中传开后,全校学生都感到非常自豪,除了高三年级的学生打电话给她,高一高二年级也有很多相识的同学给她打电话贺喜。 “她现在基本不接手机了。”黄莎告诉卢老师,每天面对这么多同学的祝贺,她觉得非常开心,但内心又不觉多了一份压力,毕竟高考成绩还没有揭晓,最终结果还没有公布。现在,她不想受到太多的打扰,只想安静地休息。现在,只要听到手机响,她都觉得有点紧张,甚至想找一个地方躲起来。 【众人眼中的黄莎】 班主任:她为人正气成绩稳定 尽管黄莎是上大附中理科物理班的学生,三年前,黄莎考进上大附中后,就显现出她的学习兴趣:平时喜欢阅读,涉猎范围非常广泛。因为喜欢文学、喜欢阅读,课间,黄莎喜欢与语文老师交流。 “和黄莎交流时,她留给人的印象是:人很正气,很有气质。”卢老师说,她语文功底非常厚实。由于黄莎是全国班学生,从高一到高三一直住校,学习成绩也比较稳定,如果考试发挥正常,她的水平可以排在全校理科班的前茅。从高一开始,黄莎就喜欢参加各种作文竞赛,尽管没有获得什么奖项,但这并没有打击她喜欢文学、喜欢写作的兴趣和激情。 同学:她人缘好、爱讲冷笑话 认识黄莎的人,都爱与她开玩笑,戏称她“傻子”。记者采访了几位同学,他们对黄莎有个一致的评价——除了爱笑,还有一个“标志性表情”,就是爱一个人发呆,总感觉她在想些什么。“或许她还沉浸在那些文字中,思考文字背后的故事。”小李说。 好友们都说,黄莎在班级里担任学习委员,人缘非常好,所有同学都很喜欢她。因为,她有一个“法宝”,别人不开心时,她总能说出各种古灵精怪的“冷笑话”逗乐同学。“她只要一说笑话,准能把你逗乐,这已是大家公认的了!” 小李回忆说,每次与黄莎聊天,她嘴里总能蹦出一些带有“冷幽默”的话。最经典的一次是,小李向黄莎诉苦,异常愤怒地讲了半天,可黄莎一点反应都没有,“你怎么听了半天都不吱一声啊?”“吱……”趴在桌上的黄莎终于乖乖抬起头,看了小李一眼,发出这么一声。一见好友可爱的表情,小李的怒气全消了。 【作文满分秘笈】 爱看书 “说她是书虫或书迷,一点都不为过,她还曾因为看书而没写完作业。”说到好友为何能写出满分作文,小李说,黄莎爱读书,读杂书。黄莎的藏书是“班级之最”,不仅寝室里的两层书架上放满了书,连衣橱里都塞满了书,除了学习,黄莎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读书上。 小李说,黄莎的藏书中以文学书居多,她爱看张爱玲的小说、看有关演讲与辩论方面的书,爱看电视上的访谈类节目,每期《读者》必买,最爱其中文字优美的散文。“碰上什么好书,她都要推荐给我看,曾特别推荐过一本张爱玲的《心经》。” 爱记录 看到令人感动的文字,黄莎有着一种特殊的敏感,细心的她总要拿笔记下。作为学校广播部部长,眉清目秀的黄莎有一副磁性嗓音,而这些平时积累下的文字都成为她播音时的最好素材,反复阅读、默默感悟、陶醉其中。“我们不少同学都是黄莎的忠实粉丝,每次她播音,我们都会守候着,期待她带给我们优美精彩的文章。”小李说,黄莎的声音可不属于一般的甜美型,而是有一种特别的磁性,她饱含感情的朗读,容易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共鸣,正因为此,黄莎曾多次获得学校朗诵比赛大奖。 关注社会 上大附中位于宝山,城乡结合处,外来民工人员及其子女很多。平时,黄莎很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长期积累促使她写出高考满分作文。 【黄莎的志向】 不喜欢当作家,想做警察 “她很恋家,或许想离家近点吧。”据黄莎的同学透露,高考填报志愿时,黄莎报考的是哈工大和北京几所高校。尽管黄莎的文科学习也比较好,高中分班时,她选择了理科物理班。 课间和好友聊天时,黄莎曾经透露过:她不喜欢当作家,喜欢做一名警察。 【网友评论选摘】 先吸引我的是 “满分作文”这几个字,再一看这篇文章写得真的非常不错!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质朴的语言写出了所有人的共鸣。共鸣,我想这在高考作文里很重要吧,能够引起共鸣的作文也必定会得很高的分。作者所写出的真实情感,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篇文章。 ——新浪网友 做学生难!做高三学生更难!作为一个生于长于大都市的学生来说,能有这样的情怀,你不感动吗? 一个整天忙于高考备考的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有如此观察了解,并在有限而又有些压力的情况下,把它表达出来,难道你还不佩服吗?试想,我们要是在十七八岁参加高考,也写这样的作文,能想出这样的立意,能有这样的行文吗?向你敬礼! ——真美世界 高中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让作为大学生的我感到震撼!我们都不曾如此细腻地观察生活。不论是应试的老套还是八股文的繁杂,都值得我们称赞。 对这篇作文持批判态度的人们,请问你或者你的孩子为什么高考作文不得满分呢? ——瑶吖瑶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作为一名90后的高中生,将目光投及农民工子女,在表达悲悯的同时不缺尊重,在揭露问题的同时又看到希望,立意敏锐直接却又能将主题表达得妥帖中肯而不流于偏激,尤其可喜。在时间十分有限的高考考场上,能紧扣主题,写出这样语句流畅、结构合理、立意鲜明的文章,很难得。 我更为这篇文章所流露出的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爱心、善良和正直而感动!尤其这些感情来自于一个90后的高中生,这让我不得不为现今的青少年叫好。 ——盈盈脉脉 文章真实地说明作者对农民工的生活环境有很深刻体会,在短时间写出这样文章实属不易,用语简练,且有深度,将当下“三农”问题很好地展现出来,带给我们更多思考,如何推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如何从体制上保障农民权益,这都是新时期政府执政的关键!顶! ——wangdong12315 记者 李征 寻找满分作文作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海升学》博客(blog.sina.com.cn/shsx)上刊登“寻人启事”之后,迟迟没有等到报料电话。 作者究竟是怎样的学生?是上海人吗?他或她为什么能写出这样感同身受的文章?作者是不是参加过对外来农民工的社会调查……几天来,每天都有多位读者拨通本报教育热线,询问跟踪进程,提出上述疑问。 一名读者甚至说,她认定作者是个女孩,而且老家在外地农村!这一切疑问和猜测终于在昨天揭晓。 曙光出现在博客的一条留言中,一名网友留下了一句话:“作者就是我们学校的黄莎!” 黄莎是谁?记者尝试搜索“上海 高中 黄莎”这几个关键词,一个含有 “200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符合加分政策的考生名单公示”的网页跳入记者眼帘,“上大附中 黄莎”赫然在列。是她吗?下面的工作就很简单了,上大附中老师随后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然而接下来的采访并不顺利,黄莎是全国生,在高考后就回到了黑龙江老家,虽然记者多方查找之后得到了她的联系方式,但她的电话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黄莎的好友说,几天来自己也一直联系不上黄莎,估计是这几天恭喜的电话太多,黄莎感受到精神压力,拒听所有来电。 本版刊发的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她的同学旁敲侧击采访来的。“揭秘”满分作文作者,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是为了告诉读者:写这篇关注身边弱势群体作文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一名非常普通的 “90后”中学生,打动我们的不是她的优美词句,而是她的特殊视角和同情心。 【相关链接】 农民工子女话题为何进作文 记者 杨玉红 近年来,从中央到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到平等的义务教育。作为2008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上海将于年内完成60所农民工子女小学办学设施的改造,并将其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这批农民工子女学校转为民办小学后,在其中就读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将免交学杂费、课本和作业本费,并由政府向其实施基本成本补贴。 2008年,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比例将提高到60%,到2010年,适龄农民工同住子女将全部进入全日制公办初中就读。公办学校招收的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同样注册学籍,享受拨付公用经费,不交借读费、免除学杂费,在评优奖励、担任学生干部、参加团队组织等方面与本市学生待遇相同。 作者黄莎选择农民工子弟话题作为高考写作题材,既是她本人对生活的一种感悟,更是小作者平时关心时政和国家大事的体现,否则字里行间难以流露出如此真情。 作为 《“80后”学生自编民工教育手册》一书的编写者—上海财大附属中学高三毕业生沈轶雯介绍,虽然此次高考作文自己写的是地震,但得知这篇有关农民工子女题材的作文获得满分,她打心眼里为作者感到高兴。她感慨地说道:“尽管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但还是希望唤起社会对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关注,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平等、尊重的社会氛围,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切实的帮助。” 看过满文作文后,上海财大附属中学学生乐苑也颇有感触,她曾对农民工子女进行过专门调查,农民工在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尤其引起这群高中生的关注,虽然条件艰苦,可孩子渴望学习的精神感染了这群上海学生。

回答2: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得主黄莎的高考总成绩为519分。其中,语文127分,数学118分,英语129分,物理114分,综合26分。因为黄莎是少数民族学生,可以获得5分加分,高考总成绩为519分。

据上大附中张雪霖校长介绍,高考结束后,黄莎就通过网络给自己估分,谨慎起见,她估计作文得分50分,高考总分为480分左右。看到本报率先报道她的作文获得满分后,她将自己的总分修正为500分左右。

据了解,黄莎的高考志愿基本上都填报了北方的一些大学。一本志愿,她填报的是北京财大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我们非常欢迎她报考,并会密切关注这位考生。”哈工大校长助理王老师表示,根据往年哈工大在上海的招生情况看,只要黄莎高考分数达到重点大学分数段,基本都会被录取。

黄莎的班主任卢松龄老师说,算上加分,黄莎的高考分数要比一本录取分数线(467分)高出52分。

但据记者了解,黄莎本人仍不接受媒体采访。远赴佳木斯采访的上海《新闻晨报》记者只得到了黄莎父亲18字的短信回复。

据《新闻晨报》特派记者陈杰介绍,黄莎回东北老家后,就仿佛顷刻间“人间蒸发”,坚决回避媒体采访。记者在她家所在的佳木斯市追访30多小时费尽周折,终于在高考分数公布第二天,收到一条18个字的短信回复:“一,阅读量大;二,注意观察与积累;三,勤于练笔。”算是对人们关注的回应。

据《新闻晨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黄莎的初中母校是佳木斯市第五中学。在黄莎班主任老师雷晓红的脑海里,她是个很低调的人。即使成绩突出、家庭条件不错,她也没有一点傲气,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尊敬师长,让同学信服。她的语文老师陈丽华直到现在还记得黄莎当年作文中的一些语句:“我穿着这双舞鞋,舞到了天上。漫天的雪在飞落下来,不知那是雪,那是人,还是仙境……”

回答3:

2008年上海高考惊现70分满分作文
(考生:上大附中高三3班物理班黄莎)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
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回答4: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上大附中高三3班物理班黄莎

回答5:

是我们上大附中2008届高三(3)班黄莎。我学姐牛吧!是黑龙江佳木斯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