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达(1332—1385)
徐达 (1332年—1385年),汉族,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元末,他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1363年大败陈友谅。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
2、常遇春(1330—1369)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3、李文忠(1339—1384)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很受重用,文武全才,且有勇有谋,很得老舅的真传。他的的确确是有几次还算得意之笔的,比如1365年诸全新城之战以少胜多,1369年大同附近破元将脱列伯,以及1370年袭破应昌。
4、傅友德(约1330-1394)
明朝开国名将。汉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迁居砀山(今属安徽)。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
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
5、廖永忠(1323—1375)
廖永忠早年与汤和共讨方国珍,平定浙东;后俘陈友定,平定福建;与朱亮祖攻克广州,平定广东;攻克象州,平定广西;明灭夏之战中,充南路军右副将军职,取得夔州之战胜利,为最终消灭夏政权铺平道路
常遇春 (1330~1369)
中国明代将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此后连克宁国(今属安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与徐达率军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
徐达
(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国。二十五年,以大将军率师出征,先占淮东,继平浙西,连战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苏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师25万北上,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挥军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戍守边疆,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邓愈
(1337~1377)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颜,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16岁的邓愈继承父志,领兵继续抗元。次年,率部加入朱元璋军,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立战功。 19岁升广兴翼元帅。后转战今皖、浙、赣等地,连战皆胜。二十三年夏,陈友谅率军号60万围攻洪都(今南昌),他防守抚州门,城破30余丈,率军且战且筑,协助都督朱文正坚守85天。鄱阳湖之战后,他奉命平定江西未附州县,升江西行省右丞。明洪武三年(1370),从徐达远征甘肃,身先士卒,击败元军。后分兵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招降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区)、乌斯藏(今西藏中、西部)诸部。四年,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筹运粮秣军马,供应从征各部。十年,任征西将军,平定吐蕃反抗势力,至昆仑山而还。因病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汤和
(1326~1395)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为人谨慎,沉敏多智。
李文忠
(1339~138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思本,江苏盱眙人。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
冯国用
冯国用(1323-1358),明初大将。濠州定远(属今安徽)人,汉族。元末与弟冯胜组织武装,继投朱元璋,典亲兵,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丹阳、宁国等地,累建军功。后从征金华、绍兴。擢升亲军都指挥使。不久死于军中。追封郢国公。
元末时,天下大乱,各地农民义军蜂起,反抗元朝政权族的压迫,冯国用与其弟冯国胜也组织农民武装,结寨自保。朱元璋率军至定远妙山时,冯国用兄弟二人率部归顺。朱元璋留之于幕府。从克滁(今安徽省滁州市)、和(今安徽省和县)。寻渡江南下,克太平(今安徽省太平县)。
朱元璋将冯国用视为心腹,后从克集庆(今江苏南京市);下镇江(今江苏省镇江市);征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市);攻绍兴(今浙江省绍兴市),皆有功,擢亲军都指挥。卒于军。洪武三年(1370年)追封郢国公,肖像功臣庙,位次第八。
朱文正
朱文正是明初一名开国大将,是朱元璋的侄儿.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中给了朱文正很高的评价,将朱文正誉为元末明初“天下第五名将”.
蓝玉
蓝玉(?~1393),定远(今属安徽)人,开平王常遇春内弟。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英勇,屡立战功。由管军镇抚积升至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十四年封永昌侯。二十年拜为大将军,屯蓟州。
洪武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之战,杀北元太尉蛮子等,降其众,获马驼牛羊十五万余,焚其甲仗蓄积;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甚多。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为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
徐达、常遇春、刘基、傅友德、邓愈、汤和、李文忠、朱能、郭兴、郭英、耿再成、常茂、李善长、李文忠、冯胜、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 德、郭 兴、王 志、郑遇春、费 聚、吴 良、吴 祯、赵 庸、廖永忠、俞通源、华 高、杨 璟、康茂才、康 铎、朱亮祖、胡 美、韩 政、黄 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汪广洋、薛 显、沐 英、仇 成、蓝 玉、谢 成、张 龙、吴 复、金朝兴、曹 兴、叶 升、曹 震、张 温、周 武、王 弼、李 新、陈 桓、张 翼、张 赫、朱寿、纳哈出、何 真、孙 恪、濮 英、桑 敬、俞 渊、湖大海、耿再成、张德胜、赵德胜、丁普郎、俞廷玉、廖永安、茅成、俞通海、丁德兴、严德、公陶安、侯花云侯王鼎、侯许瑗、王道同、叶琛、张子明、韩成、陈兆先、余昶、陈弼、徐公辅、宋贵、昌文贵、李信、王胜、李志高、李继先、刘齐、赵国旺、桑世杰、孙兴祖、蔡仙、汪兴祖、何 德、王 简、王 真、高 显、苏 世、陈 清、陈 文、于 显、丘 广、赵天麟、牛海龙、程国胜、王咬住、胡深、孙虎、戴 德、王清、王凤显、姜润、石明、王德丁、宇汪泽、陈 冲、王喜仙、逯德山、裴轸、王恺、孙炎、徐明、王理 、王仁、史德胜、常惟德、曹信、郑 兴、罗世荣、许圭、朱潜、张德山、夏茂成、叶思诚、张志雄、刘义、朱鼎、袁华、陈理、明升、买的里八刺
徐达、常遇春、刘基、傅友德、邓愈、汤和、李文忠、郭兴、耿再成、郭英、冯国用、朱棣、朱文正、蓝玉
徐达
常遇春
刘基
傅友德
邓愈
汤和
李文忠
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