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食品并不就是成酸性食物,这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又极易混淆的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成酸性食物是指食物中含硫、磷、氯元素较高,在体内经过氧化代谢后,生成带阴离子的酸性物质,如肉、禽、蛋、粮食等。而一些水果(如苹果、橘子、草莓、山楂、酸枣、杏、李子等)和少量蔬菜(如西红柿等),因其中含有大量有机酸,在味觉上呈酸性,这就很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误将这类酸味食品认为是成酸性食物。其实不然,水果、蔬菜中虽然含有各种有机酸(如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味觉呈酸性,但这些有机酸在人体内经氧化,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蔬菜、水果中存在的无机元素多为钙、钾、钠、镁等成碱性元素。所以,这些食品在生理上并不呈酸性,而是呈碱性,为成碱性食物。因此酸味食品不一定就是成酸性食物,吃酸食也不会造成酸碱不平衡
饭前吃对胃不好,饭后应该没什么问题
1.伤牙齿..太酸的东西会腐蚀牙齿,造成龋洞。。
2.会加重胃炎、胃溃疡患者症状,因为吃太酸的东西,会加重胃酸腐蚀胃壁黏膜,加重胃溃疡。。
3.吃的很酸,容易上火,造成长痘痘、便秘....等等症状。。
吃酸的是为了抑制肺气
对于秋季的饮食养生,中医有“少辛增酸”的说法。人们一般理解,就是要少吃辣的多吃酸。这种理解是否正确呢?专家说,所谓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才能防止肺气太盛。中医认为,肝属木,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能损伤肝的功能,所以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来抑制肺气。
专家认为,从中医学角度讲,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3个月的时间,它的特点是天气由热转寒、阳消阴长。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多吃清润甘酸的食物。
和平时说的“酸”有所不同
专家说,“少辛增酸”来源于中医饮食营养五味(甜、酸、辛、苦、咸)调和之说。但其中的辛味与酸味不能完全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辣味和酸味。
五味调和的辛味又称辣味,可以分为热辣味、麻辣味和辛辣味3种,经常在辣椒、花椒、胡椒、葱、蒜、生姜以及咖喱等调味品上体现出来。
五味调和的酸味传统中,还包含涩味在内,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于多汗症及腹泻不止、尿频、遗精等的治疗。此外,酸味与甜味结合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酸味水果最能滋阴润燥
秋天要“少辛增酸”的饮食原则虽然源于中医,但在西医中也能得到佐证。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从中医角度看是金(肺)亢阴(肝)虚所致;从西医的角度研究,则与体液分泌失调,特别是胃肠道消化液的不足有关。辛辣的食物会消耗人体的大量体液;相反,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中所含的鞣酸、有机酸、纤维素等物质,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道蠕动的作用。
那么,什么属于酸味食物呢?专家说,在水果中含酸性物质种类最多的当数山楂,它有刺激胃肠内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帮助消化、防止脂肪堆积、延缓衰老的作用。葡萄则含有大量葡萄酸、柠檬酸、苹果酸等,功能是生津止渴、开胃消食,还有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的功效。
此外,柚子、石榴也是秋天常吃的酸味水果。柚子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而石榴能杀虫、收敛、涩肠、止痢。还有苹果,它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