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查体时,很多人都会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由于一部分乳腺增生是“癌前病变”,因此一旦患了乳腺增生,往往非常紧张,认为自己离乳腺癌没多远了。 乳腺增生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紧张的情绪是造成女性内分泌失调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紧张的情绪又会加重病情。
乳腺增生既非肿瘤,亦非炎症,而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关于乳腺增生病的命名,由于国内外许多学者根据本病的病变特征及病理变化采用了不同的病名,所以其命名颇为混乱,如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良性上皮增生病、乳腺小叶增生症、乳痛症、乳腺腺病、乳腺结构不良症等等。以上这些病名反映了本病病理变化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但其基本病理变化均为乳腺上皮细胞数目不正常及非生理性增加。为了避免这种命名上的混乱,使本病名称趋于一致,1978年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将其定名为“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的“乳癖”范畴。有关本病的描述最早见于《中藏经》,以后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对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均有详尽的阐述。“乳癖”是形容气机不畅,在乳房部出现胀满疼痛,症情时缓时剧,疼痛时轻时重等特点。
临床上,通常将乳腺增生病分为两种:单纯性增生和非典型增生。从细胞的形态来看,癌变过程表现为一个增生过程。如果只是细胞的量增加,而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异常变化,就叫做单纯性增生。这种增生经过治疗或靠机体本身的调节,是能够恢复正常的。若细胞的增生数量增加,形态结构也有异常改变,临床称之为不典型增生。增生程度为中等或者有癌变倾向,晚期的接近于癌变。这种不典型增生达到了一定程度时的病变,才能算是“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可逆性的,经过积极正确的治疗是能够治愈的。此外,癌前病变要演变成真正的癌,需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中一部分能逐渐变轻;一部分缓慢发展或长期保持不变,甚至到死后检查都没变化;一部分则逐渐加重,最后导致癌症的成形。
如果非典型增生患者能够慎重地对待自己的疾病,保持愉快的心情,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治疗,同时定期到医院复查,发生癌变的几率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情多会发生逆转,恢复正常。虽然多数乳腺增生患者都属于单纯性增生,但单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的临床表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因此,患者只要被确诊为乳腺增生就应警惕。
乳腺增生病癌变的危险因素:1、精神心理因素,包括长期抑郁、紧张、焦虑等;2、不好的饮食习惯,包括高脂肪、高热量饮食、饮酒等;3、年龄35-55岁;4、月经状况:初潮小于12岁,绝经大于55岁;5、生育状况:初产年龄大于35岁,未哺乳;6、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乳腺增生患者发展为乳腺癌的可能性更高。
乳腺增生高危人群应该注意两方面问题:首先病人应避免危险因素,比如在态度上既不能无所谓也不能精神压力过大,应该保持一种正常、平和的心态。饮食应该注意多吃蔬菜、水果、松子、果仁等。还应注意大龄生育、肥胖等危险因素。另外医生的治疗对避免乳腺增生发展为乳腺癌同样十分重要。医生采取的措施一般包括:1、严密监控(乳房自查、临床医师检查、钼靶X线摄像、B超检查);2、预防性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药治疗)。
西医内分泌治疗的具体方法是服用三苯氧胺,每日两次,一次10毫克,一般吃3-5年,7年以内癌变率可下降50%;但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增高。
乳腺囊肿的症状:
1、乳头溢液或出血。
2、大多数的乳房肿块摸起来就像是一些肿物(也就是结节),或者你能用手感受到,乳房有的地方会比较硬,有的地方会比较软。
3、当多发性卵巢囊肿而发生扭转,则有严重腹痛腹帐、呼吸困难、食欲降低、恶心及发热等。
乳腺囊肿可以多吃一些蔬菜的,比如:胡萝卜、白菜、绿色蔬菜等,想要治疗,建议口服乳乐通,每天2袋,坚持一段时候就能使囊肿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