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吹埙

2025-02-24 01:38:4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 演奏姿势

1. 身体姿势

坐 式 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适宜,身体要正,两腿自然分开着地。坐在凳面三分之二处,切忌坐满整个椅子。
立 式要求身体站立,两脚稍分开或一脚稍前,一脚稍后。双手持埙,将吹孔对准风门,头要正,双臂张开约45度角,两肘下垂。全身自然放松成垂直状,确保气息通畅。

注:因为埙体的长度要比其他乐器短,所以演奏时切记头不要向前探,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
2.持埙方法

手指自然弯曲,指肚按孔。手指按孔要严实,不能漏气。开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影响演奏速度,过低影响音准。

一般手指抬到距离埙体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八孔埙 :
右手无名指按住第一孔,中指按住第二孔,食指按住第三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四孔,中指按住第五孔,食指按住第六孔。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七孔和第八孔,小指轻轻托底。

九孔埙:
右手小指按住第一孔,无名指按住第二孔,中指按住第三孔,食指按住第四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五孔,中指按住第六孔,食指按住第七孔。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八孔和第九孔,左手小指轻轻托住埙底。
注:八孔埙与九孔埙经张荣华先生标准化研制,已成定制。八孔埙的指法与笛子的指法相同,筒音作5,运指灵活方便,九孔埙的音域比八孔埙多一个大二度,筒音作1。演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3.演奏口形

埙的演奏口形是通过唇肌,口轮匝肌与面部肌肉的协同动作完成的。口形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吹埙的音色、音准以及强弱控制能力。

演奏时,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两边嘴角适当收缩(呈微笑状),使上下唇的力点向中间依靠,双唇中央形成椭圆形风门,口腔扩张。舌自然平伸。

根据乐曲的需要,吹埙的口形会随时变化,其变化集中表现在风门、口风和口劲三个方面。

演奏时,上下唇中央形成的空隙,是气流经过之“门”,称为“风门”。通过风门吹出的气流称为“口风”,唇肌与面部肌肉的有机协同收缩、放松和支撑的力量称为“口劲”。也叫“嘴劲”。风门的大小、口风的缓急和口劲的大小随乐曲高低音区的不同、音量强弱的变化而变化。三者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低音区 风门大
口风缓
口劲小

高音区 风门小
口风 急
口劲 大

强音 风门大
口风 急
口劲 大

弱音 风门小
口风 缓
口劲 大

(二) 呼吸方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被动的,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吸气与呼气的时间大致相同。埙的演奏需要的是主动呼吸,要求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吹好埙的关键。我们分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来谈。

1. 吸气

吸气时口腔、鼻腔迅速打开,口鼻同时很快将空气吸入,这时横膈膜下降,胸腔及腹腔有明显的扩张感,这就是演奏过程中常用的胸腹式结合吸气。这种方法吸气量大,不易疲劳。

为了便于初学者理解,这里举两个日常生的实例:

第一、 一束芳香四溢的玫瑰花,你禁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体会那种沁入心脾的感觉;

第二、 要吹灭一支放在一米以外的点燃的蜡烛,这时你会猛地吸一口气,这种状态下的吸气一定是松弛的,充分的,胸腹式的,是我们演奏时所需要的。

当吹奏较短乐句或需要急速换气时,还可以采用腹式吸气法。我们也可以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人在受了委屈,不停地抽泣时,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吸气方法。腹式吸气的优点是吸气容易而且迅速。

因此,演奏时要根据作品需要,较长乐句的吹奏,运用胸腹式结合吸气的方法,吹奏较短乐句或需要急速换气时,采用腹式吸气法。要学会根据乐句的结构随时调整自己的呼吸方式

2. 呼气

如果说吸气是发音的准备阶段,那么呼气才是真正的发音阶段。正确的吸气是为了更好地呼气。呼气过程是靠唇部肌肉与腹部肌肉的有机配合与控制来完成的。我们通过唇部肌肉的控制把气流汇成“束”,靠口劲调节风门的大小来完成,要求气不能散,吹奏无噪音,出音饱满而坚实。通过腹部肌肉的控制使呼出的气流均匀、平稳,不能忽快忽慢,忽强忽弱,这样,出音才会平稳而厚重。

在进行呼吸训练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 吸气要深,但不能过饱,否则容易造成呼吸肌和各肌肉群的过度紧张,使呼气质量下降;

第二、 呼气要有预留,所谓“气留三分”,不能等到把气全用完时再换气,否则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吸气质量。

总之,埙的演奏要求音色圆润,坚实厚重,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呼吸方法的训练及下一章节的气息控制,需要学习者长期不懈的练习和体会,才能正确地掌握要领,从而做到在演奏中运用自如。

气类吹奏技巧

埙的气类吹奏技巧有长音、气震音、唇振音等,其中长音是埙吹奏技巧的基础,必须饱满圆润,响亮平稳无杂音。
埙的常用技巧汇总起来可分为气、指、舌三大类:包括长音、气震音、指震音、唇震音、颤音、滑音、吐音、打音、空打音、循环换气、双吐循环换气、虚吹音等多种。这些技巧是演奏埙时必须具备的。

在埙的吹奏技巧中,长音是埙气息训练的基础,通过练习长音可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养成良好的演奏口形以及平稳、饱满、纯正的发音。故必须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练习,练习时可以结合力度共同进行,音色必须饱满圆润,响亮平稳无杂音。

气震音又叫“腹震音”,依靠腹部收缩力量引起的气流颤动而产生。气震音有大、小、快、慢之分,在实际演奏中应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而定。如歌唱性的旋律应采用均匀自如的气震音,激情、悲愤的旋律则采用夸大式的气震音等。气震音可在保证音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要求均匀流畅。

唇震音是用双手带动埙体,使风门与吹孔快速前后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波动音。埙体后移时吹孔变小,音则低;埙体前移时吹孔变大,音则高。这种演奏技巧常在表现神奇、空灵的意境时使用。

舌类吹奏技巧

吐音是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适于演奏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曲调,要求声音结实、干净、有弹性,节奏要均匀平稳。
吐音是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适于演奏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曲调。吐音分单吐音(包括单外吐、单内吐)、双吐、轻吐、气吐、唇吐等多种。

单外吐(标记T)在保持正确吹奏口形的基础上舌头自然向上,微贴上唇内沿,呼气时迅速后缩,使气流冲入吹孔发出短促有力之声,类似“吐”音。

单内吐(标记K)在保持正确吹奏口形的基础上,舌根部后缩堵住上腭,呼气时舌根部迅速前送,使气流冲入吹孔而发出短促有力之声,类似“库”音。

双吐就是结合单内吐和单外吐,速度比单吐快一倍,其音类似“吐库”或“库吐”,适于演奏欢快、激昂的曲调。

吐音要求声音结实、干净、有弹性,节奏要均匀平稳。

轻吐与常用的吐音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舌的活动范围短而小,吐音力度减弱,发声轻巧柔润,类似“区”音,犹如弦乐器的轻抖弓,适于表现抒情的快速乐曲。

气吐是依靠腹部力量的突然收缩,加之横膈膜有力的上托,使气流短促有力地冲入吹孔而发声。类似“呼”音,气吐音浑厚、圆润,但由于吐音速度缓慢,因此用途不广,只在特殊情况下偶而使用。

唇吐是依靠上下唇肌的力量,在上下唇有意识开闭的瞬间,利用腹中气流的冲力,把气流输入吹孔而发声。类似“扑”音,唇吐发音柔和,只适于在弱起乐段的起音或特殊的情况下使用。

花舌即舌打嘟噜。舌尖微触上腭,在呼气对舌尖冲击的同时使舌尖产生连续、快速地颤动,并发出“嘟、嘟”之声。花舌音犹如弹拨乐的轮指,只有在特殊需要时才使用。

指类演奏技巧

一、颤音 滑音
二、赠音 叠音 打音 >>

颤音:是用手指在音孔上作全孔迅速开闭动作,使声音产生波动效果。颤音最常用的有大、小二度,三度、四度颤音,可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风格灵活运用。颤音练习是手指运动技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练习时要求手指灵活而有弹性。

滑音: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多用于诙谐、幽默、低沉、哀怨的乐曲中,这种技巧极大地丰富了埙的表现力。
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和圆滑音三种。
1.上滑音:是在奏出本音后,手指无痕迹的向上滑抹至第二音(比本音高)的同时,呼气力度随之相应增强。
2.下滑音:是在奏出本音后,手指无痕迹的向下滑抹至第二音(比本音低)的同时,呼气力度随之相应减弱。
3.圆滑音:是在奏出第一个音后,手指无痕迹的向上或向下滑抹至第二个音后再返回原位的同时,呼气力度按下滑音、上滑音而求得。圆滑音也称复滑音,是上、下滑音的结合体。

滑音要求音色圆润干净、节奏准确,每个滑音的开始均用轻吐演奏;此外,手指滑抹时不要紧张,保持自然状态为宜。发声要柔和、圆滑,听不出痕迹。

指类演奏技巧

一、颤音 滑音 >>
二、赠音 叠音 打音

赠音,一般用在乐句末尾、本音结束前带出的短暂装饰音,也称送音。赠音是一种装饰音,几乎不占用本音时值,能听也但并不明显,演奏时要短、轻、快,换气要及时、准确。

叠音,在本音的上方作二度、三度、四度等时值短促的重叠加花下行至本音的音。演奏叠音时,手指开闭要迅速,把经过音的动作全部做出来,但不要奏成明显的装饰音,要以本为主,只有经过音的痕迹。叠音有长短之分,要根据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作品灵活应用。

打音、采用手指弹打本音孔、或本音孔下方的音孔,使本音孔发出相分离的音叫打音。打音也是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运用得当能给乐曲增加色彩和美感。练习时,要锻练手指的速度和力度,下指不能犹豫,手指弹打的力度要大,要把同等音区分开来,乐句要连贯、音符要清楚。气、指结合要干净、利落。

打音和颤音重叠时,打音先发声,颤音随之而出,听起来则像同时出现的感觉。切记:要衔接紧凑、配合默契。

空打音用手指弹打音孔,使埙体内腔发出的共鸣声叫空打音。演奏空打音时不用吹奏,而是将本音孔打开,弹打共鸣好的音孔。音准靠听觉和用唇部控制吹孔角度的大小来调整。空打音要求手指要有力度和弹性,并使发音准确、饱适于演奏深远含蓄的旋律以及模仿自然界某些特殊的音响效果。

PS: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请采纳是我对我的信任和肯定。。。

回答2:

1、 学吹埙切忌急躁。在开始阶段一定要耐心练习基本功,不要急于吹曲子。练气、练指、练唇。先长后短、先慢后快、先缓后急。反复练习,定有收获。

2、 老年人学习吹埙当然有许多困难,但只要方法得当,坚持练习。这些困难也是能克服的。比如肺的功能、指的弹性、唇与舌的弹性、记忆力等都可以再练习中得到加强。

3、 吹埙还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手指动则健脑、练记忆则利脑。气息动则健肺、练调息则利肺。吹埙又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是一种乐趣十足的有氧运动。

4、 多听一些名家吹的曲子,听必有益。在听中体会韵味、体会技法、体会技巧。听名家的曲子要贯穿在个学习的过程中,说过头的话,就是要让名家吹的曲子常常陪伴自己、感染自己、影响自己。

5、 练吹埙不光要抽专门的时间练,(当然,用专门的时间练更好.)把埙放在顺手处,有时间就练一会儿。哪怕是几分钟也好,这样就能集零为整,积少成多,把一些零散的时间都调动起来,岂不乐哉!

6、 练习要有一个大略的计划,在一段时间要有一个重点。比如练一种技法,先要集中练,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内重点专练这种技法。等到这种技法练得差不多了,再练其他技法。练曲目也是如此。

回答3:

常用技巧
埙的常用技巧可分为四大类“气、指、舌、唇”。 一、气的练习及运用 气的吹奏技巧有长音、气震音、气滑音、超吹音等,其中长音是埙吹奏技巧的基础,通过练习长音可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养成良好的演奏口形以及平稳、饱满、纯正的发音。要使得音色饱满圆润,响亮平稳无杂音,这是日益积累方能达到的效果,故需每天坚持练习。气震音:气震音又叫“腹震音”,依靠腹部收缩力量引起的气流颤动而产生。气震音有大、小、快、慢之分,在实际演奏中应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而定。如歌唱性的旋律应采用均匀自如的气震音,激情、悲愤的旋律则采用夸大式的气震音等。气震音可在保证音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要求均匀流畅。 气滑音:是指用腹部收缩的力量与口劲将所吹奏的音往上或往下滑,多用于乐曲激情高涨或极度悲伤时。超吹音:是指风门变小、口劲加强、口风加急所吹奏出高于基音的泛音(即不规则音)。埙的超吹音音准不一致,最低的超吹音是全按,音准需尝试,也有超吹音准比较规范的埙。气吐音:依靠腹部力量的突然收缩,加之横膈膜有力的上托,使气流短促有力地冲入吹孔而发声。类似“呼”音,气吐音浑厚、圆润,但由于吐音速度缓慢,因此用途不广,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虚吹音:又称“隔孔吹音”,演奏时将埙体离开下颚吹奏,主要运用于模仿某些特殊音效(如风声、鬼叫等)。循环换气:同唢呐、竹笛等乐器一样,使乐音连绵不断地延续下去。要求吸气与呼气同时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口腔与咽腔里储存一部分气,通过喉结与面部肌肉的挤压将气挤出。与此同时鼻子快速的吸气,为节约时间吸气不能过多,在把口中气挤完以前把腹部的气流送出与口中气流接上,如此反复乐音即可连绵不断了。要求口型不变,呼吸无声响,换气无痕迹,勿鼓腮,面部表情自然。刚开始口腔里的气不容易把埙吹响,建议把孔全闭练习。
二、手指的技巧与运用 颤音:是用手指在音孔上作全孔迅速开闭动作,使声音产生波动效果。颤音最常用的有大、小二度,三度、四度颤音,可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风格灵活运用。颤音练习是手指运动技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练习时要求手指灵活、有弹性,速度均匀,音准且颗粒感强。指滑音: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多用于诙谐、幽默、低沉、哀怨的乐曲中,这种技巧极大地丰富了埙的表现力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和复滑音三种。    1.上滑音:是在奏出本音后,手指无痕迹的向上滑抹至第二音(比本音高)的同时,呼气力度随之相应增强。   2.下滑音:是在奏出本音后,手指无痕迹的向下滑抹至第二音(比本音低)的同时,呼气力度随之相应减弱。   3.复滑音:是在奏出第一个音后,手指无痕迹的向上或向下滑抹至第二个音后再返回原位的同时,呼气力度按下滑音、上滑音而求得,是上、下滑音的结合体。 滑音要求音色圆润干净、节奏准确,每个滑音的开始均用轻吐演奏;此外,手指滑抹时不要紧张,保持自然状态为宜。发声要柔和、圆滑,听不出痕迹。 赠音:一般用在乐句末尾、本音结束前带出的短暂装饰音,也称送音。赠音是一种装饰音,几乎不占用本音时值,能听也但并不明显,演奏时要短、轻、快,换气要及时、准确。   叠音:在本音的上方作二度、三度、四度等时值短促的重叠加花下行至本音的音。演奏叠音时,手指开闭要迅速,把经过音的动作全部做出来,但不要奏成明显的装饰音,要以本为主,只有经过音的痕迹。叠音有长短之分,要根据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作品灵活应用。   打音:采用手指弹打本音孔、或本音孔下方的音孔,使本音孔发出相分离的音叫打音。练习时,要锻炼手指的速度和力度,下指不能犹豫,手指弹打的力度要大,要把同等音区分开来,乐句要连贯、音符要清楚。气、指结合要干净、利落。  打音和颤音重叠时,打音先发声,颤音随之而出,听起来则像同时出现的感觉。切记:要衔接紧凑、配合默契。厉音:以一个音为起点依次序上行或下行至另一个音。演奏时手指要有力度、有弹性。注意音与音必须分开,有明显的颗粒感,不能出现滑音现象。指震音:又名“虚指颤音”手指在音孔上方颤动,产生波动较小的装饰效果。在模仿风声和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    空打音:用手指弹打音孔,使埙体内腔发出的共鸣声叫空打音。演奏空打音时不用吹奏,而是将本音孔打开,弹打共鸣好的音孔。音准靠听觉和用唇部控制吹孔角度的大小来调整。空打音要求手指要有力度和弹性,并使发音准确、饱适于演奏深远含蓄的旋律以及模仿自然界某些特殊的音响效果。
  三、舌头的技巧与运用   吐音是埙常用的舌类演奏技巧。适于演奏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曲调,要求声音结实、干净、有弹性,节奏要均匀平稳。吐音分单吐音(包括单外吐、单内吐)、双吐、轻吐、三吐等多种。    单外吐(标记T):在保持正确吹奏口形的基础上舌头自然向上,微贴上唇内沿,呼气时迅速后缩,使气流冲入吹孔发出短促有力之声,类似“吐”音。    单内吐(标记K):在保持正确吹奏口形的基础上,舌根部后缩堵住上腭,呼气时舌根部迅速前送,使气流冲入吹孔而发出短促有力之声,类似“库”音。    双吐:双吐是结合单内吐和单外吐,速度比单吐快一倍,其音类似“吐库”或“库吐”,适于演奏欢快、激昂的曲调。声音要结实、干净、有弹性,节奏要均匀平稳。    轻吐:与常用的吐音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舌的活动范围短而小,吐音时力度减弱,发声轻巧柔润,类似“区”音,犹如弦乐器的轻抖弓,适用于乐句的开头和表现抒情的快速乐曲。    花舌:即舌打嘟噜。舌尖微触上腭,在呼气对舌尖冲击的同时使舌尖产生连续、快速地颤动,并发出“嘟、嘟”之声。花舌音犹如弹拨乐的轮指,在埙乐里使用较少,只有在特殊需要时才使用。
四、唇的技巧与运用 尽管唇的技巧不多,可它在埙的演奏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嘴唇被分为口劲和风门,口劲是吹奏是所用的力度,风门是双唇中间的缝隙,在这里详细的介绍一下嘴唇的运用。埙有低音、中音、高音,吹奏低音时口劲小、风门大,同时气流较缓;而在吹奏高音时则是口劲大、风门小,同时气流较急。从低音到高音或从高音到低音的变化需不断的尝试并掌握,把握好嘴唇的正确运用才能吹奏最理想的音色。唇吐音:是依靠上下唇肌的力量,在上下唇有意识开闭的瞬间,利用腹中气流的冲力,把气流输入吹孔而发声。类似“扑”音,唇吐发音柔和,只适于在弱起乐段的起音或特殊的情况下使用。唇震音:是用双手带动埙体,使风门与吹孔快速前后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波动音。埙体后移时吹孔变小,音则低;埙体前移时吹孔变大,音则高。这种演奏技巧常在表现神奇、空灵的意境时使用。俯吹音:又称“低控音”,音孔全闭,通过嘴唇压吹孔的多少来控制的比筒音更低的音。演奏时埙底部网上翘,用嘴唇压住吹孔。由于无法确定压孔的多少,所以得靠吹奏者依靠嘴唇与气流的配合来掌握。 注:埙在正常吹奏的时候,嘴唇不要压住吹孔,否则会影响音准及音色。在吹奏高音的时候气流的方向更平,埙底稍向后拉,气流方向与埙体的角度较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