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中国五等爵,大国称公、侯,小国称伯、子、男,而吴、越、楚、徐、巴、蜀、义渠皆蛮夷之邦,故不用中国之礼,自称王。其中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 东周前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以楚国、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秦国为大。 所以这样看来,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是140多个!
周武王伐纣之时有八百诸侯之多,西周后期,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到周平王东迁之时,至少还有140多个诸侯国,到5世纪的时候,就剩下二三十个了,就现在的资料显示,能查到诸侯国名的在140个以上。
那多了,到最后兼并有7国比较大的,分别是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