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有机分子。
上个世界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
宇宙背景辐射是来自宇宙空间背景上的各向同性或者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的微波辐射,也称为微波背景辐射,特征是和绝对温标2.725K的黑体辐射相同,频率属于微波范围。宇宙背景辐射是大爆炸理论的有力证据。
脉冲星是在1967年首次被发现的。当时,还是一名女研究生的贝尔,发现狐狸星座有一颗星会发出一种周期性的电波。经过仔细分析,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未知的天体。因为这种星体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就把它命名为脉冲星。它被认为就是中子星。这从某种意义上证实了高密度天体的存在。
类星体是人类观测到的非常遥远的天体,高红移的类星体距离地球可达到100亿光年以上。类星体是一种在极其遥远距离外观测到的高光度天体,80%以上的类星体是射电宁静的。类星体比星系小很多,但是释放的能量却是星系的千倍以上,类星体的超常亮度使其光能在100亿光年以外的距离处被观测到。据推测,在100亿年前,类星体数量更多。
星际有机分子(Interstellar molecules)即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有机分子。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有助于帮助人类了解星云及恒星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增大了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是现在天文学的分支——星际化学的基础。
母分别是Y J Y的
星际有机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