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的波长是多少

2025-04-25 04:15:0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声波的波长:0.017--17米。

波长=波速/频率,波速一般是340米/秒;,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20HZ--20KHZ,所以得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波长:0.017--17米。

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波借助各种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声波是一种纵波,是弹性介质中传播着的压力振动。但在固体中传播时,也可以同时有纵波及横波。

扩展资料

声波是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是一种平行波,由物体(声源)振动产生,声波传播的空间就称为声场。在气体和液体介质中传播时是一种纵波,但在固体介质中传播时可能混有横波。任何器官所接收的声音频率都有其范围限制。

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的频率一般在20Hz(赫兹)至20kHz之间。其他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有所不同,像狗可以听到超过20kHz的超声波,但无法听到40 Hz以下的声音。

根据声波频率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或超低声;

频率20Hz~20kHz的声波称为可闻声;

频率20kHz~1G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频率大于1GHz的声波称为特超声或微波超声。

除了空气,水、金属、木头等弹性介质也都能够传递声波,它们都是声波的良好介质。在真空状态中因为没有任何弹性介质,所以声波就不能传播了。

声波在固体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粘滞性而造成质点之间的内摩擦,从而使一部分声能转变为热能;同时,由于介质的热传导,介质的稠密和稀疏部分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导致声能的损耗,这就是介质的经典吸收现象。通常认为,吸收衰减与声波频率的一次方、频率的平方成正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波

回答2:

波长=波速/频率,波速一般是340米/秒;,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20HZ--20KHZ,所以得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波长:0.017--17米。

声波是“纵波”,它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相同。当声源振动时,其邻近的空气分子受到交替的压缩和扩张,形成疏密相间的状态,空气分子时疏时密。   

如果声源的振动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进行的,也就是说振动是具有周期性的,那么就会在声源周围媒质中产生周期性的疏密变化。在同一时刻,从某一个最稠密(或最稀疏)的地点到相邻的另一个最稠密(或最稀疏)的地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声波的波长,记为A,单位为米(m)。

声波可以理解为介质偏离平衡态的小扰动的传播。这个传播过程只是能量的传递过程,而不发生质量的传递。如果扰动量比较小,则声波的传递满足经典的波动方程,是线性波。如果扰动很大,则不满足线性的声波方程,会出现波的色散,和激波的产生。

拓展资料:

1、 声波的频率

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也就是声波每秒的疏密循环次数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其频率一般在20Hz至20000Hz之间。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蝙蝠、狗等动物可以听到超声,老鼠等动物可以听到次声。

在声频范围内,声波的频率愈高,声音显得愈尖锐,反之显得低沉。通常将频率低于300Hz的声音称作低频声;300~1000Hz的声音称作中频声;1000Hz以上的声音称作高频声。

2、 声速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声速的大小与声源的特性无关,主要与介质的性质和温度的高低有关。同一温度下,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在一般常温范围内,声速近似地为340m/s。

3 、声波的波长、频率与声速之间的关系

波长、频率和声速是描述声波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其相互关系为:c=fy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声波

回答3:

0.017--17米。

  • 解析:

波长=波速/频率,波速一般是340米/秒;,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20HZ--20KHZ,所以得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波长:0.017--17米。

  • 简介:

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波借助各种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声波是一种纵波,是弹性介质中传播着的压力振动。但在固体中传播时,也可以同时有纵波及横波。

  • 拓展资料:

波长(wavelength)是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就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相邻两个振动位相相差2π的点之间的距离。波长λ等于波速v和周期T的乘积,即λ=vT。同一频率的波在不同介质中以不同速度传播,所以波长也不同。

  • 参考资料:声波  百度百科

回答4:

声源体发生振动会引起四周空气振荡,那种振荡方式就是声波。
1、人对声音的感觉有一定频率范围,大约每秒钟振动20次到20000次范围内,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如果物体振动频率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人耳就听不到,高于20000Hz的频率就叫做超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约等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3、而低于20Hz的频率就叫做次声波,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虽然次声波看不见,听不见,可它却无处不在。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浪冲击、枪炮发射、热核爆炸等都会产生次声波,科学家借助仪器可以“听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