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新年又叫彝历年,是彝族又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新历11月23—26日),云南其他地区和贵州毕节等彝族地区将农历十月新年改在农历腊月过年。
彝族过新年一般为三天。第一天,为杀猪敬祖日,没有猪的人家则宰羊或鸡。第二天要吃猪脚。按习惯在第一天宰杀猪时,将猪的前脚割下煮熟,第二天由孩子用绳索拴起,再穿上一些荞饼,到野外同小伙伴一同野餐。大人则在家里吃肉喝酒,有的则成群结队地去串门祝贺节日快乐。第三天,为送祖和送客日。一早将做好的饭菜、酒肉,敬献祖灵,送走祖灵。然后,主客再吃敬献过祖先的食物,饭后将客人送上路,年算过完.
彝族年节一般为三天。第一天是“库什”,这天天还未亮各家各户就起来,男的在家清扫祖宗灵位,洗涮敬奉祖灵的餐具,磨刀,宰杀过年鸡,妇女们争相汲水,做荞饼。荞饼和鸡肉煮熟后,用木碗装好鸡头和两块腿肉、三个荞饼再敬祖灵。杀猪,猪杀死后,男主人便拿出烟和酒招待前来帮忙的人,女人和小孩就开始用蕨草烧烤褪毛。男人们到其他人家帮忙杀猪。 第二天孩童们到郊外野炊,彝语叫“窝系拉古格”的祝平安的活动,然后尽情的游玩。第二、三天每天早晚都要敬奉祖灵,女人在家里做冻肉、装香肠,男的外出串门拜年,唱过年欢歌。年歌辞意大体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唱如何热情迎接祖宗灵魂来到人间欢聚,二是颂主人家艰辛准备年货,三是说过年欢歌歌词的来源,四是祝祖灵保佑子孙清静平安人财两旺。他们唱到谁家,谁家便热情款待,极尽欢乐之情。 第三天的清晨公鸡叫头遍时,家家户户都起来送祖灵,彝语称为“阿普格只”,意为回来过年的祖宗灵魂,又要回到阴间去了。因此重新准备新鲜的菜饭让祖灵吃饱喝足后 ,快快乐乐地返回。敬完祖灵片刻后撤席,收拾好放在祖灵神位下的肉食。从第四天起,已出嫁的姑娘们,穿上簇新的民族盛装,背着酒、肉、熟鸡蛋、香肠、炒面等礼品,同丈夫、子女一起专程回娘家看望父母,走亲访友,直到此后五六天,彝家的年节才算过完。
彝族新年又叫彝历年,是彝族又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新历11月23—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