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山。在坦桑尼亚东北部,近肯尼亚边境。为东西延伸约80公里的熄火山群。以基博、马文济两主峰最著名。基博峰海拔5895米,为非洲第一高峰。顶部有直径2400米、深200余米的火山口。5200米以上为终年冰川积雪带,形成“赤道雪山”奇观。
世界上许多很高的山峰上终年积雪,像戴着一顶“白帽子”,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不消失。甚至在热带的一些山脉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如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等等。这是为什么?因为高山上的天气要比相同地区的平原冷得多。
那么,为什么高山上很冷呢?因为山越高,空气就越稀薄,太阳照射来的热量越容易散失。大约每升高100米的高度,气温要下降0.6℃左右,所以到了一定高度,气温就会降到0℃以下,这样的高度冰雪就会终年不化。这个高度的界线,叫作雪线。距离两极越近,雪线的位置越低,因为那里的天气本来就比较冷;而越靠近赤道,雪线的位置就越高。
还有山顶上堆满冰雪后,由于冰雪表面反射阳光的作用强,照射到这里的阳光,一般50%~90%的光热被反射回去,使这里气温更低,冰雪不容易融化。
所以在高度超过雪线的山顶上,就会终年积雪。当然,这里还得有雪降落下来,山顶上也还得有可以堆积雪片的场所,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高山上都能够堆积冰雪的。那些积雪的山峰上的冰雪也不是绝对终年不化的,如果有强烈阳光的照射,就会有一些融化。但是不久后又有降雪落下来补充,所以冰雪能始终保持存在,并形成冰川向下运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山顶上的那些“白帽子”,也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由雪花慢慢变成的。
当雪刚刚降落到山顶上时,内部多孔而疏松,约有40%~50%的空隙。山顶的积雪,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表面雪部分融化,融化的水渗入积雪下层,赶走了那积雪中空隙里的空气,而雪的重量也能使本身压缩。到了夜间,气温降低,融水和雪就冻在一起,这样雪里夹冰,冰里有雪,融了又冻,冻了又融,雪花变成半透明的粒状雪。
后来,新雪又盖在粒状雪上,使压力增加,压缩得更紧,内部空隙更少,融点也降低了。经过不断融化和冻结,粒雪终于变成了淡蓝色的冰川冰。日久天长,冰川冰一层挨一层,越压越紧,形成冰川向山下运动。
地球上的气温是经常变化的,当气温降低时,雪线会降低,能够终年积雪的高山增多,冰川规模扩大;当气温升高时,冰川规模则缩小。
因为海拔每上升一千米气温就下降6摄氏度..比如说中国的珠穆朗玛峰,高在8000米以上,那么山顶的气温就不山脚的气温低了大约42摄氏度..所以山上才会有终年不化的积雪..
在热带,有些很高的山峰上也是终年积雪。这是因为山愈高,空气愈稀薄,太阳照射来的热量容易散失。到了一定高度,气温就会降到摄氏0 度以下,冰雪终年不化。处于这个高度的界线,叫做雪线。愈是靠近两极,雪线的位置愈低,因为那里的气温本来就比较冷;而在热带,雪线的位置就高了.在山顶上堆满冰雪以后,阳光照射到这里,由于冰雪表面反射阳光的作用强,一般能够反射50%。90%的光热,大部分的热量反射掉了,使这里气温降低,冰雪不易融化。所以在那些高度超过雪线的山顶上,终年积雪。
海拔高,气温低
气压高温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