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证的法定年龄

领证的法定年龄
2025-02-24 18:02:0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领证法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关于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没有改变,仍维持1980年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即《民法典》第1047条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未到法定婚龄结婚的法律效力

一、未到法定婚龄结婚,婚姻关系无效。

双方都符合了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后,可以到婚姻登记机关补办结婚登记。登记后,双方建立起婚姻关系,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民法典》所规定的结婚条件时起算。

二、未到法定婚龄结婚,不享受法律上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未到法定婚龄而结婚的男女双方之间不具有夫妻之间的扶养、忠实等法定义务。未到法定婚龄而结婚的男女双方之间也不享有夫妻之间的互相继承遗产、在对方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担任监护等权利。

三、未到法定婚龄结婚,解除关系法院不予受理。

如果是因为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产生纠纷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也就是说未到法定婚龄结婚的,只有涉及到同居期间财产的分割和子女抚养纠纷,才属于法院处理的事项。

回答2:

我国领结婚证的法定年龄为男生年满二十二周岁,女生年满二十周岁。
法律分析
领结婚证的法定年龄指的是法律规定的结婚需要满足的最低年龄,只有满足或高于法定结婚年龄才能结婚,因此,男女双方没有达到我国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即男生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生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的,就不能办理结婚登记。至于结婚的最高年龄,则没有限制。由于婚姻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只有男女双方满足一定的年龄才能具备必要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才能在处理婚姻大事时做出判断,才能在结婚后承担对家庭、子女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要求男女当事人必须达到适婚年龄。我国法律规定的男生二十二周岁、女生二十周岁的法定结婚年龄,既考虑了男女青年的身心发育,又考虑了国家和群众的情况,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并且均无配偶,不是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目前结婚登记程序为:1、结婚的男女双方共同亲自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2、双方携带本人有效的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等相关的证件和材料。3、婚姻登记机关工作人员对其证件和材料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4、符合结婚条件的,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目前婚姻登记是不收费的,已经取消工本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