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种题目要联系前后文,单凭一句话,很难答对,2如果仅仅看这一句话的话,理性角度上那么这句话只片面的,历史-属于客观存在一类,而文学则偏向于主观意识,不能等同。3从文学角度看,这是一个判断句,语气肯定,感情色彩浓厚,作者可能是在论证某个观点,通常这时不准确的命题也成立。-------文学依附于于历史而发展,历史又因文化而曲折前进,就像花藤绕树一样,从化腾的走势可以看出树的长势。------------不才者愚见。望采纳。
因为你可以发现,所有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都能或多或少的反映出作者生活的年代和地域的经济状况、文化水平、风土人情乃至价值取向。因为即便再超凡脱俗的作家,他的作品一定会受现实状况的影响,即使思维方式可以超越时代,但反映的内容一定和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否则也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举个例子来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就能反映元末明初的一些社会侧面。你可以看出那个年代的人们对三国历史及其人物的基本态度,否则罗贯中也不敢这么写。一提《双城记》你会想到法国大革命,一提《乱世佳人》你会想到美国内战,这是一个道理。
再说贴切一点,就像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和解放后,尤其是政治气氛紧张时期的文学作品是有显著区别的(不用多说吧...)。然而这刚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意识形态,这就是历史!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源远流长的。是不断继承和发展形成的,可以把它看成民族的历史。民族文学从可以比较直观的反映历史,虽然它没有史书那样明显,但还是可以看出来的。如果你去读一些民族文学作品你就会发现它的文化历史底蕴是很浓厚的!
文史部分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