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战略得失,详细点最好

2025-04-04 19:40:1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总体而言,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无疑是正确的,尤其是时间上的选择更显恰当。但在空间而言,此地易攻难守,非理想之地,此亦是其不足之处,以此为都也是权宜之计,其后太平天国在保卫天京方面不得不投入大量兵力,在攻守的拉锯战中,守的一方是相当吃力的。曾负责天京防务的翼王应较早体会到天京的局限性,在天京事变后的主政时期,由于忙于收拾局面,没能腾出手来作大的战略调整。正当天京事变的善后告一段落,翼王准备有所作为的时候,洪秀全受天京事变刺激而心态大变,公开逼走翼王,又铸大错。翼王离京后在配合天京作战之外,念念不忘寻找新的根据地,以期打开新局面。经多年的转战摸索比较,目光投向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平原,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远征巴蜀之战略行动。当年秦得此后国力大增最后并吞六国一统中国,汉王刘邦据此与楚霸王项羽争雄胜出而有天下,三国时刘备占此立蜀国而鼎足三分,这里足显翼王高超的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这是打破僵局摆脱困境的很好途经,可谓一步新而局局新的好棋,可惜得不到洪秀全和多数将领的理解,天数乎?诚为憾事。

回答2:

太平天国从广西出发,跟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一样,它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取得全国政权。而它的困难也跟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天然的根据地,没有训练良好的军队、没有人民的依附忠诚、领导人既没有军事经验,也没有政治经验。它必须克服这些问题。
    从太平天国的历史来看,前期它的战争无疑是进行得很成功的,然而,最后终于失去了胜利,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政治问题,但从军事上看,无疑的,太平天国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把天京作为首都,而又没有建立可靠的外围防御,使其始终成为被进攻的软肋。二是始终陷于两面受敌,甚至三面受敌的困境。对此,我今天不谈政治,只就军事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毫无疑问,要争夺天下,设立一个根据地是必要的,而且从19世纪50年代的军事条件来看,也需要金钱来养活火器军队,黄巢式的四处扫荡,摧毁皇朝的经济基础,然后战而胜之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问题是这个根据地要设在哪里。从那时的需要来看,所需要的无非是粮食和金钱,以及联系外国的通道。并且,这个基地必须是能够免遭四面攻击的。从这个观点看,太平天国选择南京作为根据地,是不够妥当的。它虽然属于全国最富饶的地方,但是,地处长江下游,北有淮南、西有长江,南有吴越,都是清军吞兵攻击的好地方。太平天国左冲右突十年,始终无法打破敌人的战略包围。那么,如果有第二种选择,会不会好些?我看会的。这个根据地就是湖北。
    我们打开地图,太平天国从广西出兵,首先遇到的就是湖南,然后是湖北。这时,他们继续东进,破坏敌人的经济基础,和增加自己的兵员,是必要的,但是,到了1854年以后,太平天国在战场上已经进入无敌状态,清军跟太平军野战几乎等于自杀,再留在金陵已经很不合适了,这里迟早会成为战场的!依我看,不如举国西进,夺取湖北以为根据地,然后出兵南征,征服湖南,然后偏师进入广西,收复太平天国的发祥地。
    这个战略有三样好处:一,湖北地处长江上游,具有地利,湖北土地,古称难攻,当年元军围困襄樊三年才攻破。而且湖北是鱼米之乡,九省通衢之地,在面向四川方面,却是非常危险的川江!地利方面远比南京好得多。二,当时,攻取湖南不难,并且消除了湘军的根据地。并且获得又一个鱼米之乡作为根据地。三,南下夺取民心所向的广西,这样,在战场上就具有了决定性的优势。因为广西壮汉杂居,儒家文化淡薄,而民风骠悍。太平天国的宗教,很对广西人的胃口。占有广西,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强悍的兵员,当年曾贼国藩说:贼多则不悍,悍则不多。说的就是太平天国中广西兵少带来的困境。太平军占据长江下游,使用懦弱的江南人,且他们久受儒家文化熏陶,对太平天国的宗教极为反感,用这样的兵怎么行?无论是勇气还是纪律和训练,广西兵都远超过对手的任何军队,广西对于太平天国的重要性就是拉丁对于罗马的重要性。把拉丁轻松放弃了,罗马怎么强大得起来!
    攻取三省,只需要历史上太平军西征的兵力,就可以办到,而其好处是西征远不能比拟的啊!
    攻取广西之后,主攻方向应当是广东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广东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已经极度不稳,最糟糕时全省清朝不过占据广州一地。而且广东也是富饶的地区,更大的好处是:广东人接触外国人多,政治智慧非其它地区的人可比,太平天国的栋梁,不少就是广东人。况且广东人跟广西人有历史上的友谊,对于两广人的事业,是很热心的。而精通外国事务的广东人可以使太平天国的人们在外交上少走很多弯路。广东接近香港,面向南海,从外国获得武器也不是梦想。占据广东之后,可以北据南岭,阻止清军南下。
    而攻取本来就已经不稳了的贵州、云南两个少数民族地方,是容易的。因为那里的人民已经起义了!壮族人跟苗族、瑶族同为南方民族,共同语言多,而且该两省十分贫困,人民起义劲头大,而清朝的军力薄弱。苗族跟汉族世代为仇,获得劫掠汉族地区的机会,他们是会很高兴的。而且攻取贵州之后,可以从南面威胁四川,阻止四川清军对湖北的进攻。
    之后,我的意见是贵州、云南军队向四川进攻,夺取该省,彻底解除其对湖北的威胁。而广东军队向江西进攻,配合湖北的东进军夺取该省,并继续向东占据淮河以南的全部土地,注意!是淮河以南,因为自古,不守淮是绝对守不了江的。在进行上述作战时,清朝因为失去湖南,只能靠懦弱的江南人和北方人来抵抗广西的劲旅,要粉碎他们是容易的。
    如果切实夺取了淮河以南,那么清朝基本上就死定了。太平天国可以在广东人的建议下,跟英国签订友好条约,进口新式枪炮,尽管它的宗教是怪诞的,但毕竟是基督教影响下的产物,如果许以好处,走日本道路实现广交朋友,是完全可行的。
    在进行这些作战的时候,毫无疑问的,清军一定会全力进攻湖北,威胁太平天国的首都。但以杨秀清之能,阻止这些进攻是不难的,不要忘记历史上太平军西征北伐的时候,天京城下依然有庞大的军队,使得敌人无法进攻它。而太平军的南征,是完全可以用比西征更少的兵力实现的,而夺取湖南、广西之后获得的兵员质量又是西征无法实现的。
    北伐呢?在占据淮河以南的时候,不必大举北伐,因为兵力毕竟是有限的。但如果像历史上的北伐那样,派出偏师,如果确有余力,也是可以的,只是目标不能像历史上那样是为了攻占北京,而应当采取运动战,以破坏北方经济和地方政权为目标。就像当年韩宋政权北伐的效果一样。
    之后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当然,如果太平天国的政治,就是那样鼠目寸光、急速腐朽,那么说了也是白说。两广人似乎总是缺乏远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