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源是什么什么东西,它的定义是什么

声源的定义是什么
2025-02-23 04:39:3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是不能脱离其周围的弹性介质的,空间中同样的物体,同样的振动状态,如果脱离了弹性介质,那么就不能产生声波了,这时的振动着的物体不是声源。

声源的类型按照其几何形状分为:点声源、线声源及面声源,不同的声源声波辐射方式不同。

当声源的尺寸相对于声波的波长或传播距离而言比较小,且声源的指向性不强时,可近似看为点声源,如一个人讲话、拍掌,它是以球面波的方式向外辐射。可将其看做由许多点声源组成的线状声源,这些线声源以近似柱面波形式向外辐射噪声。

而平面声源是以平面波向外辐射,在平面上辐射声能的作用处处相等,无论听者站在音箱墙前的任何位置听到的都是同等的声压,线阵列扬声器系统所辐射的声波波阵面图形类似柱状波,近似于线声源。

但当到达一定临界距离之后,它与常规扬声器系统一样,开始由柱状波渐变过渡为球状波向外辐射。计线声源由于距离产生的声衰减明显比点声源小,同样声功率条件下,线声源的传输距离大一倍,同样传输距离条件下,功率消耗少一倍!


扩展资料;

根据声源理论,气动噪声主要可分为单极子声源、偶极子声源、四极子声源。

单极子声源,单极子和脉动球体一样,产生的声波波阵面是同相位的,指向性是一个圆球。如果脉动球半径a远小于波长的1/6,其表面沿着半径方向做简谐振动,即为简单声源或单极子。辐射只与球面上总流速有关,与声源形状无关。媒质中流入的质量或热量不均匀时形成单极子声源。

偶极子声源,两个相等而相位相反的单极子,相距一个短距离就构成一个偶极子。当流体中有障碍物存在时,流体与物体产生的不稳定的反作用力形成偶极子声源。偶极子声源是力声源。偶极子可看作是相位差1800的两个单极子形成的,指向性呈“8”字型。

四极子声源,两个偶极子构造完全相同,但振动相位相反,位置错开一个小距离就构成四级子。媒质中如没有质量或热量的注入,也没有障碍物存在,唯有粘滞应力可能辐射声波,这就是四极子声源,它是应力声源。四极子可看作是一对极性相反的偶极子组成的,指向性呈“四叶玫瑰线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源

回答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如:声带、音叉、敲响的鼓等都是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在液体中第二,气体排第三。
  (3)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声波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反射,形成回声。人耳要想区分原声和回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以上。如果不到0.1s,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能使原声加强。
  (5)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如测海有多深,离障碍物有多远。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声音的三要素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叫赫兹,符号Hz。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Hz~20000Hz,人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85Hz~1100Hz。
  2、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大小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得越近,响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的单位是米。计量响度大小的单位是分贝(dB)。
  3、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决定。
  (1)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音色也叫音品。
  (2)不同的发声体所发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编辑本段]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噪声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必须加以控制。
  2、声音的等级用分贝来划分: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护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为保证睡眠和休息,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40分贝。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回答3: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如:声带、音叉、敲响的鼓等都是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回答4:

声源就是振动发声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