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促进社会公平。目前农民工的福利待遇与城市居民相差很大,改革户籍制度,不是简单地取消户籍管理,而是要理清根根节节,让农民工真正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二是有利于扩大消费。三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大量有条件的农村户籍人口转户进城,将扩大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四是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一体化。按照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城镇化过程中农用地面积不是减少而是增加,农民进城后,其分散的农村建设用地可复垦为耕地、林地或生态用地;五是增加城市活力。青壮年农民工及新生代转户进城,不仅让城市更年轻,还可推迟城市老龄化,城镇化的人口扩张,不能寄望于全部是大学生、留学生等“精英“,更多是“地上”涌过来农民工,“骨头连着筋”成为有机活体;六是降低社会管理和运行成本
农民最大的好处就是拥有土地,且农民的子女都拥有分配土地的资格,城镇居民不能拥有土地,也没有分配土地的资格。 通过“统筹城乡户籍制度”将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农民就没有了土地,也就失去了拥有土地的资格。这是城市扩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户籍转换后,农村土地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城市规划用地。通过各种审批,最终变成房地产用地。再转售给当地被统筹的农民。
对农民有什么好处是:农民被统筹成城镇居民后,得到的几万或者十几万补偿款,用这些补偿款再加上农民一生积攒下来的钱刚好购买一套华丽的住房。这些华丽的住房就建在农民原本拥有的土地上。 经过这样统筹一翻后,腐朽的农村烂瓦房变成了公共花园,和若干华丽的小区住房。就这样政绩出来了,GDP上来了,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更加文明。
但是有好处也有坏处,虽然城镇变漂亮了,农民变城市人了,但是由于新发展的新城镇的财政收入,没有稳固的来源。且由于农村人普遍文化底,思想意识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就导致了这些发展起来的城镇治安状况严重。经济发展更加落后(原本农民的积蓄可以用来日常生活,在购买住房后,积蓄已经所剩无几。人们更加节俭的生活,日常开销也随之减少。所购买的生活用品也随之变得更加廉价。)最终受害的还是农民。从这里可以展开的讨论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说了。有什么想不通的,想想这是在中国,就能想通了。
美其名曰:可以让农民享受与城市人同等的医保社保失业保险等等福利政策。。。实则曰:是以便更好的城乡人口统计及户籍管理,以及打破长期以来存在的所谓城乡二元结构。。。其中包括城乡间的诸多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