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COD应在在0.5左右、或者更高点。
化学需氧量CO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
BOD为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一般指五日生化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扩展资料:
COD对生活的影响:
化学需氧量高意味着水中含有大量还原性物质,其中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化学需氧量越高,就表示江水的有机物污染越严重,这些有机物污染的来源可能是农药、化工厂、有机肥料等。
如果不进行处理,许多有机污染物可在江底被底泥吸附而沉积下来,在今后若干年内对水生生物造成持久的毒害作用。在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后,河中的生态系统即被摧毁。
人若以水中的生物为食,则会大量吸收这些生物体内的毒素,积累在体内,这些毒物常有致癌、致畸形、致突变的作用,对人极其危险。另外,若以受污染的江水进行灌溉,则植物、农作物也会受到影响,容易生长不良,而且人也不能取食这些作物。
但化学需氧量高不一定就意味着有前述危害,具体判断要做详细分析,如分析有机物的种类,到底对水质和生态有何影响。是否对人体有害等。
如果不能进行详细分析,也可间隔几天对水样再做化学需氧量测定,如果对比前值下降很多,说明水中含有的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易降解的有机物,对人体和生物危害相对较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需氧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OD
BOD/COD应在在0.5左右、或者更高点。
化学需氧量CO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
酸、碱污染使水体pH发生变化,破坏其缓冲作用,消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还可腐蚀桥梁、船舶、鱼具。酸与碱往往同时进入同一水体,中和之后可产生某些盐类,从pH值角度看,酸、碱污染因中和作用而自净。
病原物污染:
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垃圾及地面径流等方面。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是:
①数量大;
②分布广;
③存活时间较长;
④繁殖速度快;
⑤易产生抗性,很难消灭;
⑥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此类污染物实际上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体内生存,引起人体疾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生活污水
目前,在水污染监测与控制体系中,BOD和COD作为废水水质监测的2 项重要指标,被广泛用来反映废水有机污染程度,指导废水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
研究表明,无论在生活污水还是在工业废水中,ρ( BOD) 与ρ( COD) 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如果废水中各种有机物的相对组成没有变化或者变化很小,则ρ( BOD) 与ρ( COD) 之间应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生活污水中ρ( BOD) 与ρ( COD) 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反映了各地区污水的来源和理化特征的差异。
总体上,ρ( BOD): ρ( COD) 平均值基本上在0. 4 ~ 0. 5 之间. 全国ρ( BOD):ρ( CODCr) 平均值为0. 45( 由于有些省区因资料缺乏未统计,故实际值会略高,但不超过0. 5)。
BOD5/COD指标 BOD5/COD指标是5日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的比值,是污水可生化降解性的指标。公式表示为BOD5/COD=(1-α)×(K/V)式中:α为生化难以降解部分CODNB与COD之比;K为BOD5与最终生化需氧量BODU之比,为常数。从式中可以看出BOD5/COD值随α增大而减小,故这一比值可反映污水可生化降解性的功能。通常以BOD5/COD=0.3为污水可生化降解的下限。
0.4到0.5 BOD/C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