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演变一共经历了几个阶段?

2025-04-05 16:09: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共五个阶段,分别为:

1、始祖象:晚始新世出现的始祖象是长鼻目的祖先,身体笨拙,大小像猪,趾端有扁平的蹄。既没有长鼻子,也没有长长的象牙,只是上唇稍大些,上下颌的第2对门齿也稍大些。

2、恐象:作为长鼻目进化的旁支,上颌没有长出长长的象牙,而是在下颌骨长出一对从下颌前端向下弯曲的长牙。它们在旧大陆从中新世一直生存到更新世。

3、古乳齿象:作为进化出现代象类的早期类型,出现在早渐新世。身体比始祖象大了一倍,已经有了一条长长的鼻子;上下颌的前部比始祖象更突出,上颌前端第二门齿向前、向下伸出形成大象牙,下颌前端也有两个水平伸出的大象牙。

4、剑齿象:真象类演化的早期代表,它们在上新世晚期和更新世时生活在非洲东部和亚洲的东部及南部。象牙长达3米,长直而粗壮。四肢长而粗壮。在中国甘肃发现的黄河剑齿象,俗称“黄河象”或“黄河古象”,它就属于剑齿象的类型。

5、现生象:亚洲象和非洲象,也就是人们统称的大象。

扩展资料:

大象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喜欢群居。

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陆(北非的亚种于19世纪初期左右全部灭绝)。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象


回答2: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是大象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大约在2000万年前,地球上四季长绿,温暖如春,各种生物生长旺盛。由于食物丰富,营养良好,大象的身体也一代比一代庞大,结果头离地面的距离也越来越高,鼻子如果不能接触到地面,那么行动就不能做到灵活自如了。为了适应生活环境,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大象上唇慢慢变长,鼻子也跟着变长,久而久之,鼻子和上唇合二为一,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大象鼻子的演变
从进化论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假设一开始大象的鼻子和广大的芸芸众生一样,短的.
大象的食物,某种植物,和大象差不多高度.
大象的目的是吃植物,植物为了生存不让大象吃.
大象吃掉了矮的植物,高的植物繁衍下一代时明显比上代的高度高了.
而大象里面鼻子短的吃不到下一代中高的植物了,于是发育不良或者死亡,在进化过程中被淘汰了,具有灵活鼻子的大象生存了下来.
就这样经过了很多年的演化,大象的食物越来越高,大象的鼻子也越来越长.

回答3:

现代象是从始新世的始祖象进化而来

回答4:

始祖象之后是什么象

回答5: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
始祖象:晚始新世出现的始祖象是长鼻目的祖先,身体笨拙,大小像猪,趾端有扁平的蹄。既没有长鼻子,也没有长长的象牙,只是上唇稍大些,上下颌的第2对门齿也稍大些。
恐象:作为长鼻目进化的旁支,上颌没有长出长长的象牙,而是在下颌骨长出一对从下颌前端向下弯曲的长牙。它们在旧大陆从中新世一直生存到更新世。
 古乳齿象:作为进化出现代象类的早期类型,出现在早渐新世。身体比始祖象大了一倍,已经有了一条长长的鼻子;上下颌的前部比始祖象更突出,上颌前端第二门齿向前、向下伸出形成大象牙,下颌前端也有两个水平伸出的大象牙。有一类奇特的乳齿象,下牙变得很宽,像一把巨大的铲子,可以从浅水的湖底或沼泽中挖掘植物为食,因此被成为铲齿象。
 剑齿象:真象类演化的早期代表,它们在上新世晚期和更新世时生活在非洲东部和亚洲的东部及南部。象牙长达3米,长直而粗壮。四肢长而粗壮。在中国甘肃发现的黄河剑齿象,俗称“黄河象”或“黄河古象”,它就属于剑齿象的类型。
猛犸象:真象中另一类神奇的种类。距今1.2-4万年的更新世晚期,地球北半部生活着的身披长毛、体型高大的动物。它们适应寒冷气候生活,背部的毛最长可达50厘米,长毛下面还有一层绒毛,皮下脂肪厚达9厘米。猛犸象的头部还有高耸的大“驼峰”,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这是对寒冷地区的适应。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据推测分析,猛犸象时由于人类的捕杀猎取以及末次冰期的结束,使得种群因生存环境的恶化最后在距今1万年前从地球上消失的。
现生象:亚洲象和非洲象
现在,在地球上只剩亚洲象和非洲象还生存着,它们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丛林中,但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野生动物资源贪婪的掠夺,使亚洲象和非洲象正在遭受着灭顶之灾,但愿我们人类能够从以往的教训中惊醒,保护好仅有的人类伙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