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教师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5-04-26 12:48:1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别人说三年之痒,当老师似乎也有这样的问题。当初的激情已经不再,现实的压力却扑面而来。有时会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是错了,做老师,待遇比不上别人;来西藏,回去工作都找不到了。当自己发现,即使是当老师,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听到许多老师同行的抱怨,当初作为梦想的职业,还有什么意义。与其说思考教师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如说自己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以后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心理的解脱。 曾经,我们把教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无私的春蚕、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都是曾经写在我们教育学教科书上的东西,它把教师描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 而今天的教师已经走下了神坛,不再是春蚕、园丁和蜡烛,却似乎变成了“奴才”:是应试教育的奴才 回顾人类社会形成以来,教育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为什么会产生呢?即使是在动物世界里面,也存在着教育和学习,为了什么?为了生存。当狗妈妈和小狗嬉戏玩耍,大猩猩在学着长辈用树枝从蚁穴里钓取白蚁的时候,为了生存的教育就在进行着。在原始社会,当孩子跟着长辈采集、狩猎、编织,当孩子被表扬或者训斥的时候,教育就在进行着。可以说原始的教育就是小孩对父母长者的模仿,学习生活生产中的技能经验,以及社会团体的秩序。 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开始,我们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的,父母以及周围的其他人和环境,都是我们模仿的对象。甚至是动物,也是我们模仿的对象,狼孩的产生就是一个证明。与其说性本善或者性本恶,不如说刚出生的孩子就象一张白纸。它们无意的模仿着周围环境中的一切,而周围的人和环境又会不断的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教育,就这样开始并进行着。即使我们慢慢长大了,我们也不自觉的通过对生活的模仿来进行学习,只是,这个时候我们在学习时要加上自己的判断和筛选。这样,我们可以用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的一句话来归纳:教育即生活。 2、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地位 我们再来看看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地位。一个从小就被狼群抚养的狼孩,当它6、7岁或更晚以后回到人类社会中,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学会人类的语言、思维和逻辑。而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幼儿这段时期,是一个孩子的记忆、语言和其他一些天赋品性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为孩子的整个人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这个时期,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老师。所以,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份巨大的恩赐。而一个离异破碎又没有责任心的家庭,则往往是灰色未来的祸根。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送到学校学习,在学校我们总是强调“言传身教”,并且身教要比言传更加的重要。言传,我们可以思考决定我们要说什么,说什么是对的,说什么可能是错的。但身教,一个教师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个性品性,就不可能经过正确与错误的过滤后才展现出来。也就是说,一个老师如果不注意培养自己的言行,那么好的不好的东西都会毫无保留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他的言传和身教之间的矛盾,就会大大的削弱教师、学校的权威性,会造成学生心中的迷茫。也就是说上学并不等于上课,对学生的培养,更在于教师、学校所营造的氛围的“身教”作用。 学生逐渐的成长,他的模仿和学习对象除了教师的身教,以及自己的父母以外,还有一个无所不在的老师,这就是这个社会。学生曾经是一张白纸,但他也有自己的灵魂,慢慢的,他就会自己去观察和思考。社会,则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他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学习去认识这个社会;不再轻易的相信父母和老师所说过的话,学会了批判,反抗和叛逆;在这种批判、反抗、思考、苦恼和迷茫当中,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我们说,他开始变得成熟了,不再是小孩了,成为了自己。 可见,教师,在孩子一生的教育中,只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况且学生一生要经历的那么多的老师,单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实在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而把我们每一个人都看作是一个动态的人,在不断改变的人,那么,教师,他本来曾经就是学生,他和学生之间也同样可以互相学习。所以,教师,就实在没有必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没有必要把自己看成是圣人。 但是,假如我们把父母,一个人的亲戚同学朋友,还有整个社会也看作是广义的老师,把自己的反省和思考改变也看作是一个老师,那么,正是这一个个老师的合力,造就了一个人,和他的一生。而教师,是那么多“老师”里面,在学生形成自我的长长的旅程中,纯粹的以教育的名义来和学生相处的角色,。所以,好的教师就犹如好的父母家庭,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一份无价的礼物。所以,前面的论述并不是说我们的工作不重要,而是告诉我们,当我们用平等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会更加的平静,更好的理解学生并帮助他们成长。 回顾自己以及社会上的种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我们可以说: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 朱永新教授在《教师之友》中写道: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间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 是啊,教师也有自己的家庭和责任,也要考虑自己的油盐酱醋;也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他的工作又让他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要他付出巨大的耐心。他也需要别人给予支持、鼓励和温暖。 在网上,一名优秀的教师是这样理解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人。在这个纷繁的社会中,处理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把自己看作圣人,也不轻视教师这份工作。拥有一份平静的心态,热爱自己的工作,在每一天的平凡和努力中,不断的发掘自己的才能,成为学生的一个榜样。 最后,我想可以这样归纳:教师,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应该拥有健康的心态,学会面对现实并在现实中创造自己的教育梦想;他同时在用自己的言和行教育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