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都凉了这句俗语表示事情太晚了,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为什么黄花菜都凉了会有这样的含义,它的本体到底是什么?网上搜索了一下,主要有两种解释:解释一:黄花菜一般都是凉拌的,说连黄花菜都凉了,强调等待的时间太久了,人来得太晚了。解释二:在盛产黄花菜的湖南省祁东县地区,黄花菜通常是酒席中的最后一道醒酒菜,最后一道菜都凉了,可见客人来得太迟了。这两种解释都有些牵强附会。我们认为这一俗语的由来,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黄花菜的最佳采摘期很短,稍纵即逝。采早了,花蕾未长足,分量轻,产量低,蒸制后条子细小,呈褐色,质量差。采迟了,花蕾裂嘴或开放,制干后不仅产量低,品质也差。适宜采摘的花蕾从外观上看个大饱满,质地松,花嘴欲裂未裂,色泽发黄,三条接缝十分明显。黄花菜花蕾开放的时间因品种而异,具体采摘的时间须灵活掌握,要求赶在开花前1一2小时内采摘完毕。其次,凉了有完了、没希望了的意思。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版):凉了:垮台了;没希望了。比如:他们俩的事凉了。
我猜想,这个“黄瓜菜”恐怕是个变种,它本来是“黄花菜”;而“黄花菜”也是个变种,本来是“黄花”。但这个“黄花”却已不是“黄花菜”了,在古诗文里,“黄花”专指菊花。{略}
现在让我们来看苏轼咏菊的名句。《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末句“明日黄花蝶也愁”,在他的诗《九日次韵王巩》中也曾用过。此诗此词,都作于重阳节即夏历九月九日。“黄花”,当然是指菊花,古代有重阳赏菊的习俗。“明日”,指重阳节第二日,即九月十日。“明日黄花蝶也愁”,是说如果错过了重阳赏菊的最佳时机,待节后再来,花已凋谢,蜂蝶也无兴趣了,以此比喻过时的事物。{略}
最要紧的就是“明日黄花蝶也愁”这句话。若给以最简洁、最通俗的解释,它的意思就是“晚了”———这不恰恰和“黄瓜菜都凉了”是一样的意思吗?
结论已经有了:“黄瓜菜都凉了”正是从“明日黄花蝶也愁”演变而来。只是因为苏学士的诗句太雅了,老百姓囫囵吞枣,难以消化,遂以讹传讹,先是把“黄花”变成了“黄花菜”,后来又变成了“黄瓜菜”。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会,大约那个“蝶”字也有一定的连带责任,它不是和盛菜的“碟”同音嘛!于是东坡居士的“黄花”终于变成了一道“黄瓜菜”,被盛到“碟”里,你要是来晚了可不就“凉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