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把广西定位为“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这对于发挥我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应有作用,为广西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由设想变现实践,因此,对广西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的认识必须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把广西置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尤其是置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的视角来认识和评估广西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这样来分析,广西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就不仅仅是“西南地区的出海大通道”,而且是“沟通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最便捷国际大通道”或“中国—东盟合作的经济走廊”。就东盟地区而言,目前广西面临两个大市场:一个是拥有11个国家、4.2亿人口的东南亚市场;另一个是拥有31个国家、17.6亿人口的南亚和中东市场(其中,南亚共有7个国家、15亿人口;中东有23个国家、2.6亿人口)。因此,加快开辟西南国际大通道,为广西迅速占领这两大市场,实现中国“走出去”的国际大战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加快西南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有利于广西成为中国西南部乃至东南亚市场最大的国货集散地和技术引进地,真正发挥出中国西部桥头堡的作用。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有利条件和特点:
1.广西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地带,依托国内广阔腹地,面向东盟各国市场,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具有双向沟通中国与东盟的区位优势。到2003年底,广西已建成了1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有10条公路与越南相通。友谊关距河内180公里,铁路直达沿海港口,并与泛亚铁路相连接,南宁至河内铁路运距仅有418公里。沿海港口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正在建设吞吐能力为1亿吨的现代化大型组合港。广西现有民用机场5个,共有国内外航线100多条,与香港、河内、曼谷等城市实现了直航,另有多条计划增加的从南宁至东盟国家的航线正在洽谈之中。
2.广西是中国与东盟交往的重要门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领域已从单纯的吸引外资,转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时并举。中国到东南亚去经商、投资、旅游者日益增加,尤其是华南、华东等地的企业及经营人员要到中南半岛的国家去,最方便的就是经过广西到越南,再往西进入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等地。
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谋求拓展中国市场,希望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机会,乘上中国快速发展的列车,带动本国的经济增长。特别是中南半岛国家,他们与中国紧密相邻,耳闻目睹中国的开放和发展,并已从中受益。这些国家的企业和经营人员要了解和进入中国,不少人是通过广西的边境口岸跟中国打交道进入中国的。
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关系在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合作进一步密切,他们将更多地通过陆路进入中国。越南到广西地势低平,公路和铁路沿线经济发达,中南半岛尤其是越南的企业和经营人员主要是从凭祥—谅山和东兴———芒街口岸进入中国,路途短,时间省,成本低,到了广西之后很快就可以到达中国发达的华南、华东地区。
3.广西是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和物流中心
广西地处中国南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广西将由边陲和交通末梢变为与国内外交往的重要通道和枢纽。中国大陆与中南半岛各国的陆上交往和西南地区与国外的海上交往在广西交汇,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华南、华东及临近的西南与中南半岛国家的人员和货物可以经由广西进出;西南的货物出口及外国的货物要进入西南地区,通过广西最为便利。广西具有担当起中国与东盟之间海陆空交通枢纽的潜力和基础,成为沟通国内两大市场最重要和最便捷的海陆通道。
随着中国与东南亚之间交通网络的完善和对接,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经由广西集散的商品和人员将会更多。人员和货物运输量最大的还是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他们的工业消费品、设备、器材主要是经广西进入中南半岛各国。同时,东南亚尤其是中南半岛各国大量的商品,其中很多是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如大米、橡胶、棕榈油等将主要从广西的港口和陆上通道进入中国。东西交流,北南连接,广西将成为沟通华南与西南、中国与东南亚的物流中心。
4.广西在中国—东盟经济建设中握有十分有利的三张牌。
一是融入泛珠江三角经济圈后,广西手中握有CAFTA和CEPA这两张牌。这一个比喻不一定完全恰当,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WTO以及CEPA框架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建立中,在这一多重而复杂的体系中,“泛珠三角”及其大西南周边地区都将是“黄金通道”和战略投资的枢纽地区之一。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进军东盟大市场,广东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东南亚各国遍布华侨,多以粤籍为主,并在当地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另外,广东地处东亚板块与东南亚板块的结合位置,是两板块之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必经之地。最重要的是,广东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制造中心之一,与东盟在制造业和技术结构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互补因素,这是同为东盟之邻的广西和云南所不具备的。
很显然,广西一旦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手里便都能握上CAFTA和CEPA这两张牌。
同时,广西手里还握着第三张牌,这就是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作为“10+2”一员,广西属于中国的西部地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国家计委公布的《西部开发重点专项规划》中,都明确了南贵昆经济区是西部开发的3个重点区域之一。
南贵昆经济区是面向东南亚、南亚和亚太地区开放的重要经济区域,具有沿边、沿海又沿江的区位优势。广西承担着包括这一区间的出海通道任务。这一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生物、旅游、水资源等既是其自身物质基础,又是全国长远发展的保障力量。经济区内各方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体的优势产业体系,如冶金、烟草、化工、机械、食品等,经济差异性相对较小,有利于形成总体比较优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要实现贸易的自由化,更要实现投资和服务的自由化,产业基础和资金的限制使得西南地区不可能独自完成这一使命。有专家指出: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而非西南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南沿省区与西南省区之间加强合作,在构建“10+2”的过程中成为必然。
在我国宏观经济的大棋盘中,目前已经形成了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沿亚欧大陆桥经济带3大经济走廊,从发展态势来看,粤港为龙头的珠三角需要广西等西南省区手里握着的第三张牌,这就不仅仅是广西等西南地区主动融入珠三角,也有一个粤港主动涵盖华南和西南的战略要求。当港澳粤和滇黔桂融为一体,泛珠三角经济圈将势不可挡地成为我国又一个增长最快的经济主轴。
待发展的特点:
1.大通道仍不畅道。主要表现在:南宁、北海机场通不了特大型飞机,通往国外的航班太少;港口通不了20万吨的大轮船;与越南和邻省不通高速公路,特别是与最繁忙的广州不通高速公路;地方铁路收费过高。
2.投资软环境亟待改善。
3.对广西的经济定位有待重新认识。
过去一厢情愿地提出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但西南的货物大部分没有通过广西进出,而且我们这个定位也忽略了一个最大的贸易伙伴,这就是最有经济扩张能力,也是最富有的珠江三角洲。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思路,尽快接受泛珠三角的工业、服务业的幅射。
4.在发展与东盟各国贸易的时候,应考虑广西农民的利益,给广西果农适当的扶持和补偿。广西的农产品特别是北回归线以南的水果产业结构与东盟类似,但后者的气候条件更佳,更有竞争优势。据统计,2002年中国从东盟进口的龙眼、荔枝在广西市场上的份额分别为40%和28%,导致本地产同类水果价格每公斤下降0.5元左右,全自治区因此损失2.2亿元,果农人均损失31.9元。预计关税降到零后,广西的五大热带水果销售将损失6.3亿元,果农人均损失85.8元。
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扶持广西的农民,使他们能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尽量减少损失,争取赢利。
对策与措施
1.加快软、硬环境的建设,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是抓好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中下游交通不畅的现象,其中包括:1、南宁、北海机场的扩建,争取能停特大型飞机,增加沟通相邻各国的航线;2、加速防城、北海、钦州港口的建设,争取能进20万吨以上的大轮船;3、连通广东、湖南、云南、贵州和越南的高速公路,建立畅通的公路铁路交通网。
2.抓好软环境的建设。切实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对待外商的态度问题、办事程序问题,严格按国际商务惯例办事,把外商的投诉减少到最低程度,以增强外商投资广西的信心。
3.积极融入泛珠三角的经济合作,激活和拉动广西的工业经济。
泛珠三角随着经济合作的紧密,激活了它的强烈的外扩冲动,它们需要寻找新资源、新市场、需要扩展腹地,从泛珠三角产业成长的特性来看,其庞大的外向型加工业为了保持外销产品的竞争力,需要有大量的原材料、人力资源和能源,广西正好可以供给这些经济资源,尤其是矿产、人力和电力资源,广西应充分利用泛珠三角雄厚的资本、强大的融资能力,大力发展广西的加工业和外向型工业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工业,提高广西工业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达到以工富桂的目的。
4.切实抓好服务业的发展,把广西建成东盟与长三角,东盟与泛珠三角,东盟与京津三角广泛联系的最大的货物中转站和贸易港。
从各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服务业的发展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香港的快速发展,就充分借助了服务业之力。去年,香港的服务业已占其GDP的80%,它具有强大的辐射和拉动动能。目前,从香港至深圳到广州,由外到内已组成一条服务城市增长链,其强大的拉力,足以带动整个中国南部的经济增长。广西应采取措施,使香港、广东的市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快速向广西延伸,把广西建成东盟与泛珠三角和中国内地最大的货物中转站和贸易港,使东盟的产品能畅通无阻地销往内地和泛珠三角,也使内地和泛珠三角的产品能流畅地销往东盟,同时促进这几方的资金流转和投资,使广西在东盟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辐射中崛起,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