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2025-02-22 10:12:0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新三民主义

回答2:

接受苏联扶持...

回答3: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回答4:

随着匈牙利苏维埃,巴伐利亚苏维埃的相继倒台,再加上苏俄红军在华沙战役的惨败,苏俄向西方输出革命,赤化欧洲的战略碰壁。苏俄被迫向东看,开始对中国,土耳其,波斯等东方邻国输出革命,寻找出路。
在中国,苏俄最早看重的是直系的吴佩孚(在其中李大钊起了很大作用),可是因为外蒙古问题双方谈不拢,吴佩孚又对二七铁路 罢 工 大开杀戒,双反彻底翻脸。苏俄开始重新寻找代理人。
而此时鼓吹北伐的孙文和主张联省自治,保境安民的粤督陈炯明矛盾激化,最后孙被陈赶出了广东,重新流亡沪上当寓公。苏俄和第三国际向孙伸出手,孙和莫斯科一拍即合,买卖成交。得到苏俄财力和军力支持的孙得以将陈炯明赶出广州驱往粤东。重建广州政府后,孙开始在苏俄协助下改造国民党。但是苏俄支持孙和国民党两个条件:一个蒙古问题,一个就是接纳刚成立没几年的 中 共 。孙并不承认中 共 和国民党具有平等地位,只同意 中 共 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孙本人称之为 容 共 。最后莫斯科强力压迫住了陈独秀和其他 中 共 党 内反对加入国民党的成员的反弹,实现了这种跨党的党内合作。
所以1927年412蒋清党和715 汪 分 共后,国民党哪怕是败退台湾后都绝不承认联共而坚持孙的容共提法。
现在大陆坚持中山舰事件和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整理党务案》是蒋的 反 共 的行径。可《整理党务案》中虽然对 中 共 施加了种种限制措施,但却正式在二届二中全会上以该案的提出为契机,国民党第一次以大会决议的形式确认了“两党合作”关系,不仅仅是以正式文件决议在文字表述为两党合作,而且还决议组织两党联席会议。至此在孙死后,中 共终于摆脱了苏俄和第三国际的拖油瓶的尴尬角色,终于起码在形式上实现了两党的平等合作。国民党从容 共 向联 共 的过程居然是被蒋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