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终点确实是pH=7,但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黄色变橙色的变色点大约是4。此现象属于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反应的等当点不重合,这是正常现象。从pH7到4,从理论上分析,反应中的盐酸要过量,事实上,在常量分析中,盐酸过量的数量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是为什么可以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的原因。
有什么疑问请留言。
回答
1、 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滴定终点不是pH=7.0,而是pH=4.0(橙色);而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化学计量点,才是pH=7.0。
2、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的不同,所产生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此滴定反应的终点误差,由计算可知,能够满足滴定法的允许误差是≤ 0.2%要求。所以本方法可行。
3、本滴定反应的甲基橙的变色点是橙色 (pH=4.0),是有其滴定前的黄色变为橙色,让成都人员能够观察到颜色的变化,而确定滴定终点的。但滴定到化学计量点pH=7.0是,溶液还是黄色,人眼判断不出来甲基橙的颜色变化,即判断不了滴定终点,滴定到橙色 (pH=4.0)是过了化学计量点,是产生过量滴定的滴定误差。
因为滴定突跃现象的存在,在滴定终点附近pH会从10左右瞬间变化到4,这个变化已经超出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即是从黄色直接变成红色,没有橙色的一步.然而pH=4的时候,酸仅仅是过量了0.1%,这个误差是允许的.所以在滴定的时候,我们必须看到指示剂变色,才能判断是滴定完成.如果不变色,说明需要继续滴定
滴定终点pH略小于4.4,甲基橙变橙色,这是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找不到刚好pH=7时变色的指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