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档案一般保存在学校学生处,毕业后在学生所在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一般调取学籍档案需要到教育局职业进行调档申请,通过拿着调档函到学生所在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调档。
个人档案属于国家机密文件,档案的转递是有规定程序的,大学毕业生在离开学校之前最好弄清楚个人档案在什么时间被转到哪个地方去了。在现阶段,主管学生分配的单位没有统一,有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教育局、专门的分配办等,比较乱。而且档案在以后工作中的转进转出也有规定的程序,不是想转或需要转就可以转的,比较麻烦,最好毕业时安排到位。
大学毕业生的档案通常有三个去向:
1、毕业后就找到了接受户口的单位,档案和户口都转到工作的单位
这是通常认为最正规的档案流向,但据统计,这种情况大约只占到毕业生档案的10%左右的比例。
2、毕业后没有找到接受户口的单位,户口和档案留在学校
两年后户口打回原在地,档案或留在学校,或转到省档案局。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毕业生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就业单位的,其档案可免费由学校保存两年,许多大学生以为,既然学校免费保存,就无须再到人才交流机构托管了,这是一种省钱的档案存放方式,其实不是的。
这种误解是没有搞清“学籍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区别。在学校保存的只是你的“学籍档案”,不是真正发挥作用“人事档案”,如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相关事宜都是由学籍档案转换成人事档案后才能进行的。学校保存的学籍档案只是“存放”,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无法缴纳社会保险,将来也无法计算成为工龄,从而影响养老金的数额计算,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得不偿失。
3、把档案和户口放在人才市场交流中心
首先必须确定在毕业时是否已签过三方协议,这是学生、学校和工作单位共同签的一个协议书,签了的话,报到证备注栏就不是空白,此时档案会在这个单位所在地的人才市场,没签的话,报到证备注栏为空,默认打回原籍,本科生打到省级人才市场,专科打到市级人才市场,师范类毕业生打到教育主管部门,一般在教育局。可由毕业生自己联系人才市场,把档案转过去保管。
如果大学生在毕业时,没有安排好档案的事情,几年过去,个人档案不知去向,在查找时,可根据上面的档案去向,查找相关管理部门下属档案室的电话,告诉接待人员毕业学校和毕业年份通常可查询。另外,与参加工作前最后一个学校的相关部门,原户籍所在地的人事部门;第一家用人单位等,这些地方通常与个人档案的去向有关系,在这些地方问问。
二、我儿子在被白云广雅录取后,学校一直没提学籍档案的事,我也不管。直到九月中下旬,学校发一通知,要求我们提供小学学籍档案。到原来的小学问,老师告诉我:按照区教育局的规定,必须将毕业生的电子档案删除了才能录入新生的学籍档案,所以学校是没有保存的。建议到教育局的小教科问问。 于是我到区教育局的小教科问。但工作人员告诉我:儿子的档案早已调到原来小学对口的某省一级中学了,教育局没备案。然后对我爱理不理。当时在教育局我立即找一个教育界的朋友请教,朋友告诉我:教育局对学生报考民校意见很大,造成本区优质生源流失已经深恶痛绝,绝对不可能提供学籍档案给你的。 无奈,我只有将此情况反馈给儿子中学的班主任。我估计很多人也有我的这种情况,在周五儿子回来时,带回一份表格要求家长填好交回学校,也就是重新建档。但我连孩子的学籍号都没有,无法建档,最后很不容易找到原来的小学老师才帮我找了出来,将学籍号发信息给老师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