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型护卫舰的发展沿革

2025-05-01 21:46: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从苏联获得授权制造了01型护卫舰(即6601型),不仅使中国海军有了一型实用的主战装备,也使中国造船工业开始有了基本的现代大中型水面舰船建造能力。但是,因为只有上海江南造船厂能够建造护卫舰,而台湾海峡又被美国和台湾国民党海军封锁,使得已服役的新型护卫舰,均无法进入南海海域装备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另一方面,进入60年代后,由于南越在南海地区频繁挑衅等原因,南海地区形势日益紧张,只有一艘老式护卫舰“南宁”号(原为日本海军第一号型-丙型-海防舰)的南海舰队,急需一种火力强、航程远、适航性好的水面主战舰艇,担任南海辽阔海域的巡逻任务。由此,一型新的护卫舰的研制任务,提上议事日程。
实际上,此前的1958年,海军已经提出过一型新的护卫舰计划,代号022。但在“大跃进”风气的影响下,军方要求新舰排水量800吨以内,航速达到45节(至少为40节),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2门100毫米炮、3门57毫米炮、4座8联装反潜火箭发射器。但是,因为燃气轮机等一系列关键设备无法落实的条件下,这一计划于后来被迫下马,但它为此后的护卫舰研制工作定下了一个基调——选用现有设备,采用成熟技术,以保证进度,满足急需。1961年12月,为了加强南海舰队的实力,海军提出利用现有材料设备设计建造护卫舰,在1965年前,造出首舰(“65”舰的代号也是由此而来),并在“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内造出4艘 。 65型护卫舰的武器装备并不先进,主炮是从陆上基地拆下的单管100毫米炮,主机是采用单机仅3300匹马力的柴油机,最大航速仅23节。但它是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吨位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护卫舰,完全依靠中国自己的科技力量,立足国内,从零开始,走完了从设计、建造、试验和列装服役的全过程。
该型舰第一次采用了中国自行研制的901舰用钢材;首次采用了380V的交流电制;首次使用了空调系统等。通过试航、使用,特别是经历了12级台风的考验,充分证明设计是成功的,性能是优良的,建造的质量是好的,设备是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