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代表了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和自然地理特征。发育于泥盆系云台观组和黄家磴组,峰林集中分布区面积86平方公里,它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部位、特定的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举世罕见的独特地貌。在园区内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涯,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竟高达350米,个体形态有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公园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为核心、以岩溶地貌景观为衬托,兼有成型地质剖面、特殊化石产地等大量地质遗迹,构成独具特色的砂岩峰林地貌组合景观 。
公园内另一富有特色的地貌是岩溶洞穴地貌。地貌形态有漏斗、洼地、溶丘、石芽、石林、穿洞、溶洞、伏流、暗河等。溶洞以黄龙洞为典型,洞内景观引人入胜,洞穴迷宫、卷曲状钟乳石、鹅管、歪斜钟乳石,以及色彩绚丽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精妙绝伦的滴水石,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石幔、石帘、石花等,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溶洞中石笋最集中、神态最逼真的地方之一。此外,园内森林茂密,并有银杏、珙桐、红豆杉、鹅掌楸等珍稀植物,为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实物例证。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无价的地理纪念碑”,是非常典型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石奇峰秀、寨高台平、壁险峡幽、水碧山清。石英砂岩因颗粒均匀,结构细密,具有很强的抗蚀能力,所以能昂然挺立,直插云霄。其发展演变经历了平台、方山(如天子山、黄石寨、鹞子寨等处)、峰墙(如百丈峡)、峰丛、峰林(如十里画廊、矿洞溪等处)、残林(如武陵源泥盆纪砂岩分布区的外围地带)几个主要阶段。区内泥盆纪(距今3.5亿~4亿年)厚层石英砂岩,岩层产状平缓。北东向、北西向和南北向三组垂直节理发育,受重力崩塌及雨水冲刷等内外地质动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峰林、峰柱、方山、石林、峡谷、嶂谷、幽谷等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并由于暴露时间的长短和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的不同,造就出石山、石墙、石柱、石峰、石门、天生桥等奇峰异石,鬼斧神工,形态各异,仿佛一座天然的艺术宫殿。
区内共有砂岩峰柱3000余座,伟岸挺拔,蔚为壮观,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余座,以金鞭岩最高,达350米。特别可贵的是石柱之上多生有松树、银杏等,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恰如放大的盆景;沟壑纵横,山清水秀,苍翠欲滴,虬枝盘曲,物种繁多。在360多平方千米的面积中,据航测所知有山峰3100多座,垂直400米以上的石峰就有1000余个。这里的峰石与别处不同,直立而密集。3000多座石英砂岩柱从平地、从溪边拔地而起,或从半山腰,甚至山峰本身分出来,粗者如城堡,细者如长鞭;有的象人,有的象兽;或列成方阵,或汇成峰海,景色随气候、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变换。岩壁峰石突兀入眼,如帛如笋,似屏似矛,一扇扇一根根,连绵万顷,给人以层峦叠嶂的磅礴气势与恢宏大观之感。天子山、张家界有80多处观景台,在那里可以静观细赏峰林美景。峰石名称很多,大如“神堂湾”、“西海长卷”,小如“天女献花”、“屈子行吟”、“罗汉峰”,而无名的山峰一样自成文章,同样使人产生无拘无束的畅想。其它尚有方山、岩墙、天生桥、峡谷等造型地貌以及发育在三迭纪石灰岩中的溶洞景观。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质公园的地貌特征:
张家界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代表了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和自然地理特征。发育于泥盆系云台观组和黄家磴组,峰林集中分布区面积86平方公里,它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部位、特定的新构造运动和张家界奇峰外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举世罕见的独特地貌。在园区内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涯,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竟高达350米,个体形态有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公园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为核心、以岩溶地貌景观为衬托,兼有成型地质剖面、特殊化石产地等大量地质遗迹,构成独具特色的砂岩峰林地貌组合景观。
公园内另一富有特色的地貌是岩溶洞穴地貌。地貌形态有漏斗、洼地、溶丘、石芽、石林、穿洞、溶洞、伏流、暗河等。溶洞以黄龙洞为典型,洞内景观引人入胜,洞穴迷宫、卷曲状钟乳石、鹅管、歪斜钟乳石,以及色彩绚丽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精妙绝伦的滴水石,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石幔、石帘、石花等,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溶洞中石笋最集中、神态最逼真的地方之一。此外,园内森林茂密,并有银杏、珙桐、红豆杉、鹅掌楸等珍稀植物,为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实物例证。
简介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质公园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总占地面积3600平方公里,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四个主要风景区和黄龙洞等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山、水、桥、洞、瀑地貌景观齐全,是一处难得的天然博物馆和罕见的旅游名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