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万古英雄有谁怜?
不记得是鲁迅还是谁说过,中国的历史,只有野史才值得看看,正史嘛,都是些无稽之谈。诚哉,斯言。
做学生的时候,老师说中国第一个暴君是夏桀,凶狠如何又残暴如何,当时听了,恨不得立马把夏桀从历史课本中拉出来暴揍一顿方才解气。然而现在看了点书,才发现夏桀先生不仅并不可憎,反而英明神武,可亲可爱,其文才武略,用情至深,堪称旷世之最。
话说大夏王朝到了孔甲先生手中,已大非从前,虽然各路诸侯表面恭敬,其实暗地里早就不大买账了。孔甲死后,皋、发二王先后继位,也未有丝毫起色。发死而其子姒履癸先生继位,是为夏桀。
姒履癸豹头虎眼,相貌英俊,气宇轩昂,博闻强记,精通《坟》、《典》,所谓《坟》《典》,大概是当时仅有的全部书籍。能精通《坟》《典》,或许相当于现在的所谓“博士生导师”水平。又足走如飞快如奔马,力大如牛能徒手搏击犀牛大象,手使三百斤重的大铁钩,铁钩长二丈,挥舞起来,无人能挡。初登王位时,姒履癸刚好25岁,正是血气方刚,干劲十足。按照夏礼,夏王即位,天下各路诸侯都要前来参拜祝贺。然而诸侯们都装糊涂,全当不知道,无人前来。姒履癸大怒。更兼早就对先王的软弱冷眼旁观受够了气。于是发奋图强,甫一登基,就将那一帮子年老体弱,维持现状的“鸽派”老臣们痛斥一番,该骂的骂,该发配的发配。又提拨了赵良、武能言、侯知性等一帮“鹰派”年轻人。“鸽派”们不服,以八十六岁的商侯主癸打头,一个个依老卖老,跟姒履癸大谈什么先王之道,不料姒履癸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将老头子们说得面面相觑,直愣在当场。
天下诸侯们一看姒履癸这番动作,识相的赶紧入朝来见。只有彤城氏和党高国不来。姒履癸亲自挂帅,身先士卒,将兵征讨。一鼓而下,用大铁钩杀了二国诸侯。随后又亲带侍从,四方巡游,考察民情。于是由此诸侯人人畏惧,无不唯命是从。至此方显出大夏王朝的风范。
自古英雄皆寂寞,小姒也不例外。娶了个老婆叫雒元妃。雒元妃虽然人长得漂亮,但是古板得象麻将中的白皮,一天到晚道貌岸然,要做出“有德”的样子。姒履癸征战之后,下朝回来,劳累一天,本来想跟老婆开个玩笑,调个小情,雒元妃皆“正色”而对,不光如此,每当姒履癸有亲昵举动,雒元妃都要象薛宝钗劝贾宝玉一般,教训姒履癸一顿。一天,小姒与雒元妃游览花园,看到一对对蝴蝶上下番飞,小姒嘻嘻笑道:“老婆,你看蝴蝶成双成对,好不快活,为何你对我如此冷淡?”雒元妃说道:“大王,你是一国之君,苍天之子,你的一言一行都是万民表率,你要象蝴蝶那样狎昵,那天下还不淫乱动荡起来?”接着又絮絮叨叨,将姒履癸说得脑袋发晕。又有一次,姒履癸跟雒元妃在内宫喝酒吃饭,喝得正高兴,姒履癸醉醺醺地趁着酒劲,伸手在雒元妃身上乱摸了一把,雒元妃立马作态作色,将酒杯往地上一扔,起身走人,回自己房间去了。把姒履癸弄得个灰头土脸。
话说姒履癸见老婆不冷不热,一腔英雄之气,空无温柔之所发落。不由的唉声叹气。于是赵良进谏,说东疆诸侯有施氏有个女儿叫妹喜,天姿国色,正当妙龄,不如娶来做小,以慰英雄。姒履癸大喜。于是立马遣使求婚。不料有施氏爱女如命,不肯婚嫁。姒履癸大怒。起兵来打。刚打一战,有施氏大败。于是连忙请求罢战,将妹喜嫁于姒履癸。那妹喜因出身高贵,天生漂亮,更兼父母宠爱,一般男人哪里放在眼中?挑挑拣拣,早就过了婚嫁年龄,现在嫁于姒履癸为妻,虽然最初情不由衷,但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也自爱英雄,见姒履癸英雄了得,乃大喜。于是两情缱绻,鱼水相悦。
自从姒履癸与施妹喜结婚以后,这才尝到了男欢女爱的妙处,“从此君王不早朝”,将朝中大事小事尽付于赵良、侯知性、武能言打理。自己与妹喜整日在长夜宫中寻欢作乐。那赵良等人虽深得姒履癸信任,但每有大事,皆不敢自断,必然等姒履癸十五天一次的上朝时汇报之后,由姒履癸处理。由是姒履癸越发放心,全不管朝外之事。那些诸侯们早就尾大不吊惯了,此时虽然归顺姒履癸,毕竟还想独立自由的好(中国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由此可见。也难怪现在台湾小岛的弹丸之地一天到晚不买大陆的账)。于是各路诸侯们私下里各有手脚。这且不提,那些老臣们更加抵触得厉害,暗地里无不对姒履癸恨得咬牙切齿。因缘际会,天道轮回,也合当有事。不知怎么回事,夏都就开始发生自然灾害起来,先是两次大地震,又接着发生了洪涝灾害。于是反对派开始大肆造谣生事。有实力的诸侯又开始以强凌弱,相互兼并起来。
话说商王主癸对姒履癸表面恭谨有礼,暗地里扩军备战,奈何人老无力,临死之时,吩咐儿子履(即商朝开国天子成汤是也,字天乙,比姒履癸大十二岁),招贤纳士,收买人心。成汤经过十几年苦心经营,此时见有机可乘,乃兴兵伐夏。夏兵每战必败,姒履癸自视神功盖世,仍不以为意。直到商兵直逼国都,这才点兵迎战。奈何此时诸侯皆已被商汤收服,不仅不出兵勤王,反而助商伐夏。于是姒履癸尽起夏国精锐,不过二万兵马,与商汤的九路诸侯八十万大军对垒。姒履癸将中军,冲入敌阵。赵良侯知性等各将左右二军也接敌斯杀。到底力量悬殊,赵良侯知性尽皆战死。因姒履癸平时爱兵如子,又不吝钱财,二万夏兵无一投降,也尽皆战死。姒履癸大怒,抢了一辆商军战车,一个人手持大铁钩,站在战车上左冲右闯,前后横扫,商军不能抵挡,各路诸侯大骇。于是商汤军师伊尹急忙叫军士将战车接连叠起,垒车为阵,又从阵缝中向姒履癸射箭。姒履癸挥钩前进,遇车打车遇人打人。伊尹又急忙呼吩弓箭手,说箭射到姒履癸身上不入,一定要朝着面孔射。于是万箭齐发,有两三支箭射到了姒履癸的面上,姒履癸吃痛,杀开重围,迈开大步跑了。商汤挥军追赶,居然没有一个人能赶得上!
姒履癸回到都城城市之下,却发现城门早已易主。原来伊尹分兵趁机抢下了夏都。姒履癸挥钩击墙,泥土纷飞,但终因太厚,莫可奈何。于是姒履癸拖钩绕城,三步一呼,大声喊着妹喜的名字。其声冲宵,其情感人,其音凄凉。守城的商军莫可奈何,害怕城内夏民闻声起变,于是在城里举着妹喜的人头,对姒履癸说道,妹喜已死,你快走吧。姒履癸痛哭流涕,不能自已。没办法,只得一个人拿着大铁钩跑到妹喜的娘家有施氏那里去了。
于是众人都推举商汤做天子。商汤晓得姒履癸的本事,发誓说,不杀掉姒履癸,决不登基。于是尽起大兵来打有施氏。妹喜的老爸和妹喜的两个哥哥见成汤杀了自己的妹妹,十分恼怒,决定追随姒履癸复仇。虽然有施氏抵敌成汤大军不过,但是因姒履癸勇武过人,商汤也一时攻有施氏不下。奈何英雄末路,小人总会得道。有施氏有一个老臣,想保全有施,于是在酒中下药,将姒履癸放倒,用粗牛筋将姒履癸绑了,献给商汤。一代英雄,终于束手就擒。
商汤毕竟不敢杀掉姒履癸,于是将姒履癸依旧捆绑着送到有巢国亭山,那亭山四面环水,只有中间一处小岛,人无船不能出入。商汤每十天让人用小船送点食物上去,又挑了几个死刑犯去服侍姒履癸。但是姒履癸一代豪桀,落得这个下场,心情自然糟之糕矣,又兼心爱的女人被人杀了,日日思念,夜夜想念,终于在抑郁愤闷忧苦痛恨中死去。
商汤即位以后,自然成者王侯败者贼,商史官将姒履癸写得残暴不堪淫乱不堪,千年而来,终于声名狼籍。其实,就是商汤的史官,也不能一笔遮天,《尚书》中的《商誓》即可见一斑。《商誓》者,就是商汤攻打有施氏要对姒履癸赶尽杀绝时,诸侯百姓有怨言,商汤对军队的申饬令也。另据《吕览》记载,汤想伐桀,于是找卞随先生作参谋,卞随推辞说“非吾事也,也不知谁可也”,又找务光先生作参谋,务光也以相同言辞推掉。成汤这才找了伊尹作军师。成汤打赢了之后,又想请卞随和务光出来做官,二人说道,我们生于乱世,你身为臣子而不思进忠,“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实在是个乃无道之人,“吾不忍久见也”,于是卞随跳进颖水自杀了事,而务光先生也抱着一块大石头,自沉于募水。可见,即便是在当时,姒履癸先生还是颇有一些人缘的,只是后世被“春秋笔法”蒙弊日久,人云亦云,终于个个都说姒履癸先生是个大坏蛋了。可叹可叹!
历史是不能随便改动的,我们要相信正史,即使他们不是暴君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然他们的国家也不至于在他们手上落得那个地步 现在我们看历史,不可能全面真是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 其中少不了后人因感情或需要而将其丑化,但事实不会离这个太远。呵呵 你觉得呢
他们本身可能并不像史书说的那样残暴,但他们的性格不适合做皇帝。就像项羽和刘邦,项羽英雄盖世,不照样被刘邦杀了。现在项羽的名声之所以可以保全,年代近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项羽死后有一大批文人学者替他正名。而夏商那种年代文化是彻底掌握在统治者手中,自然要把末代君主写得坏一些,也好为自己造反提供理由
他们肯定有暴行,在那个从原始过度到奴隶的时代本来就没把人当人看。
丑化也是肯定有的,成王败寇是千古定理
至少两人都曾血战外族以保中原大计,这方面与明君们的征伐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