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墓即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玉环之墓.位于兴平县城西的马嵬坡。 杨贵妃是唐代著名美女,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阳市)人,后迁至蒲州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小名玉环。其父杨玄湖。玉环早年丧母,其叔父将其养九她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原为唐玄宗李隆基十八于寿王李瑁妃。公元736年届惠妃死。唐玄宗将其召入宫中,为女官。在初次见玄宗时穿道士服。故号太真。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封为贵妃,受到玄宗宠爱,父、兄、姐妹皆因之显贵.堂兄杨国忠被封为宰相,操纵朝政,势倾天下,使唐政府政治腐败,国势渐微,天宝十五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陷洛阳,破潼关,京师震动。玄宗带杨贵妃逃往四川。途经马坡,以右彪武军大将军陈玄礼为首的随军将士,以杨贵妃和杨国忠倡乱误国,愤而杀死杨国忠,逼玄宗将杨贵妃缢死。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这一事件有生动细致的描写:“九重城翩烟尘生,干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死后即葬于马坡。 据文献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王朝军队收复长安,玄宗回来,曾密令人将杨贵妃迁葬。因此该墓究竟是原来的墓还是迁葬后的墓,或者是杨贵妃的衣冠冢,尚无确征。 杨贵妃陵园小巧玲珑,进门正面是一座三间仿古式献殿,穿越献殿就是墓冢,占地约一公亩,高约三米,墓家冢以青砖包砌。在墓东、西、北三面有回廊,镶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历史名人的游记和题咏。 现在的贵妃墓为一半坡上的小陵园,大门顶额横书“杨氏贵妃之墓”园内正面一座三间的仿古式献殿,过献殿即是墓冢,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砖。传说妇女用贵妃墓上的土搽脸,可去掉脸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细腻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称为“贵妃粉”远近妇女争相以土搽脸,连外地游人也要带包墓上回去,于是墓堆越来越小,守墓人不断给墓堆添上,但不久又被人取光。为了保护坟墓,只好用青砖将其包砌。这样,人们就再也无法从墓上取上了。墓前有一碑楼,上刻:“唐玄宗贵妃杨氏墓”。游人至此读咏周围回廊上的古人诗作可以明史可以抒怀当别有一番情趣。 杨贵妃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征地扩建的白居易《长恨歌》画廊和“安史之乱”展馆正在加紧建设。杨贵妃汉白玉雕像已竖立于前期扩建的陵园之中。
据《蜀州传》记载,杨贵妃常随父辈在蜀州西北三郎镇一带游玩。三郎镇位于龙门山余脉九龙沟口,山峦绕镇,壑谷幽深,而以镇旁之翠围山独秀。该镇东面建有汉明帝时迎佛经所用的天国寺,镇东南建有隋杨广匾题“化成”的化成院。 据《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到四川避难,行经兴平县马嵬驿,为保自家性命,赐贵妃缢杀,草葬马嵬坡。而《马嵬方志》则记载,妃死前嘱,入宫后常念故乡蜀州佳山秀水,求归葬翠围山中。 《杨贵妃传》称:“……悄命宦官将贵妃遗体移葬别处”。白居易《长恨歌》也证实,“马嵬坡前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可见在唐代时就已普遍认为杨贵妃并未葬在马嵬坡。 三郎镇群众说,他们在翠围山中发现过残缺墓碑,墓碑上发现有“大唐天宝”等字样,当地的居民家里曾经还保存着褪色的五爪金龙后妃黄袍,二马裾大红牡丹宫中所用之物,翠围山兽医马少君家还有一个代代相传的故事:“贵妃墓就在翠围山中”,这与《马嵬方志》所言吻合。 贵妃墓应在三郎镇南面,墓望北就是长安,印证古时合魂归里,面对“三郎”、“皇宫”的意思。而以翠围山、三郎镇为中心,周边人文地理极富含凤文化。翠围山后面是凤鸣山,两山间溪谷称为黄泥沟,但沟中并无黄泥,其实这并不是“黄泥沟”,而是“皇妮沟”。翠围山北岸就是三郎镇,镇北面有一座山,从唐代以来就称为凤栖山。凤栖山过去有凤林寺,寺中壁上有《题龙头山凤林寺壁画》诗:“凤带飘飘御碧虚,藐姑今始下楼居……” 三郎镇的名称也与杨贵妃有关。三郎镇实际上是玄宗缢杀妃后,心中感到有愧,以妃生前常呼自己“三郎”之名,改镇名三郎镇,以长伴妃墓,求得心理平衡。蔡正邦还在凤栖山中发现了一首诗,诗这样写到:“绕谷跃驱古寺门,群峰环绕壑城春,梵宫叠阙依恋尽,负氧层林入霭深,‘娘子’栖山空马嵬,‘三郎’名镇伴妃魂,临风鸟瞰翠围冢,凤岭人文众脉奔”。 三郎镇还有一个九龙沟,龙被喻为天子,即皇帝,这与凤栖山也恰好对应。 综上所述,杨贵妃应该被葬在三郎镇
麻烦采纳,谢谢!
杨贵妃的陵墓在咸阳市兴平市马嵬办西500米处。
杨贵妃墓其实只是杨贵妃的衣冠冢,位于咸阳市兴平市马嵬办西500米处,距西安63公里。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 ,整座墓冢都用青砖包砌,墓后有一座高约6米的杨贵妃大理石塑像。历代文人曾留下了大量的关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使杨贵妃墓闻名于世,墓冢周围雕刻有历代文人骚客的题咏。
杨贵妃墓是唐代第七个皇帝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的墓葬,距今已有1200多年,位于西安以西63公里处的马嵬坡,它以其“古冢留香,诗碑放彩”的独特魅力而驰名海内外。
整个墓园依山而建,呈阶梯状,气势雄伟。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民国二十五年陕西省府主席邵力子所题的七个金色大字“唐杨氏贵妃之墓”。
园内仿唐献殿现作为“唐代妇女生活展”展室对外开放,通过唐代丧葬礼俗遗物展现了唐代女性生活的部分方面,共分“审美情趣”、“发髻绰姿”、“面靥倩影”、“服饰新潮”、“出行常度”、“翰墨风流”、“乐舞春韵”、“农家浅露”等八部分。
在墓葬的东西两侧为清代风格的碑廊,陈列着唐以后达官贵人,文人学士题写的珍贵诗词刻石三十八通,这些碑石中既有唐僖宗、李商隐、贾岛等唐代著名人物的作品,又有近代林则徐、赵长龄、于右任等的题咏,珍贵的碑刻,字体不同,风格各异,各抒其见,不一而足。
登上最后一层,高5.8米的贵妃插花汉白玉雕像耸立于中,含情脉脉,侧首西望,仿佛把历史的场景从千年前拉回到眼前。仿唐二层太真阁、集30幅绘画为一体的长恨歌画廊、16米高的望都亭、观音殿等建筑错落有致,景景相接。园区绿草掩映,古树参天,清静幽雅,漫步游园,使您尽情领略贵妃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