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张专辑风格还是延续了上一张BTW,而不是第一张的洗脑舞曲风。
原因太明显,Gaga有自己的想法、意见、审美,并且坚定的把握住自己音乐的整体走向。只是,做自己何其辛苦,不要相信你只有把自己做到极致就会有人喜欢你这样的鬼话,一万个人就会有一万种他们眼中的你,当你偏离了他们的预设轨道,就会被无情抛弃。
有人走,有人留。
但做自己的代价何其惨烈?你不见BTW的虎头蛇尾让多少人起了疑心。如此再回归第一张风格攒攒人气不是很好?但Gaga还是选择了“自我”这条路,这个原因,就应该给她很多个Applause。
但这张最令我惊叹的还是Gaga最后一刻还在回炉修改的劲头。不知是否由于iTunes音乐节后收到的回馈不如预期,她毅然返回录音室,带着Zedd等一众制作人修改,整体编曲到底改了多少无从知晓,但最后一刻加进去的Venus的却是加分的。
Gaga可能以为大家无法想象Gaga演唱“我要跟你在一起,我们永远不分离”,所以这次回炉重造把原本的歌词I wanna be with u(见iTunes音乐节现场)改成了I need u more than dope。更狠了。但私以为又有点多此一举了。我甚至怀疑这首带着瑕疵感现场感的录音方式也是后来改的,这点倒是又加分不少。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Gaga的工作方式让整张专辑前期部分拖的太久,这对商业上的成绩并不好。不得不对比大家都在拿她们对比的Katy Perry,整体节奏把握的很好。
两个人的战斗另我常常都觉得是一个人于一支队伍的战斗。后者一切按照计划行事,计划也是深思熟虑制定的。Gaga则一个人用拼命的方式与之明争暗斗。倒不是质疑Gaga团队的能力,只是她的团队是她说了算,这太明显了。
可是Gaga甘心做一个艺术家也就算了,可她想做的是Artpop家——既艺术,又流行。既有口碑有格莱美,又有榜单有销量。
这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太大的梦想,可其实对于已经注定成为席卷全球的现象级人物的Gaga来说又其实还好。只是这两者多难平衡,许多歌手终其一生都在这上面较劲了。但这次我觉得,天平指针还是略微倒向艺术这边。
成为现象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当一个歌手的个人品牌超越了自己的音乐的影响力时,大家的关注点开始模糊。这似乎相当危险。同样对比Katy Perry,她的个人形象则是完全依附于其音乐作品的。
只是多年以后,当又一轮两轮的Diva来袭,大家记住的讨论的会是Gaga还是Katy?只是此刻,当你看着Billboard榜单,又有有多在意上下排名?要未来还是要现在?这简直是一个哲学命题。
都要?那会不会都失去?
他们没想好,我们没想好。我只是一遍遍听着Dope,一边感动一边觉得大哭的那个现场还是略显过犹不及了。
手机敲的,先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