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跳江河自杀原因:不愿投降,宁死不屈。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扩展资料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
屈原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时光飞逝、美人迟暮的时间紧迫感和冷峻的死亡意识。面对大自然的四季变换,能引发人类共通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人迟暮之感的抒发,代不乏人,历久弥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人民网-汨罗江畔忆屈原
楚国的都城被秦国占领,屈原为自己祖国的覆灭感到伤心欲绝,希望彻底破灭,而投江自逝。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他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
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再次攻楚,占领郢都。消息传来,屈原重返郢都的希望彻底破灭,于是作诗篇《怀沙》,再次抒发忠贞爱国的情怀和“受命不迁”的崇高志节,倾诉了郁积于心头的苦闷,然后投汩罗江而死。终年62岁。
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再次攻楚,占领郢都,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消息传来,屈原重返郢都的希望彻底破灭,于是作诗篇《怀沙》,再次抒发忠贞爱国的情怀和“受命不迁”的崇高志节,倾诉了郁积于心头的苦闷,然后投汩罗江而死。终年62岁。
楚国的都城被秦国占领,屈原为自己祖国的覆灭感到伤心欲绝,希望彻底破灭,而投江自
因为她想用死亡的感叹来逼迫群英退告诉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