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已榨的油一烧热起沫怎么办

2025-04-24 04:32:2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水化脱胶,在35斤毛油时加入半斤盐水,盐差不多有二两,在搅拌后倒入离心机里,在离心机有二十分钟后,出来就算是成品油了。

2、刚出榨毛油冷却至油温70至80度搅拌兑百分之三的盐开水搅拌至毛油表面无泡沫泵入离心过滤机过滤而后将油冷却至30到40度之间再将油升温到120度冷却沉淀即可 。

3、或者使用前大锅加温到二百度(油表面冒青烟)晾凉存储。

扩展资料

炸东西会起泡沫的原因

因素有二,一是油品,二是油温。有的油起沫重,是因为成分复杂,高温加热时,直接去除,或炸一点小东西。

油温长时间停在低温区也容易起沫,解决方法有加火、油不热不下料、少下料、控制材料中的水份、提高材料的初始温度等。油温长时间停在低温区也容易起沫,解决方法有加火、油不热不下料、少下料、控制材料中的水份、提高材料的初始温度等。

回答2:

炸原料之前,要把食用油烧到微微冒烟。 放凉,再烧热炸东西就不会有沫了。

或者烧热之后,放一根大葱 ,炸一下,再炸东西就没事了,经过反复炸原料的油,会不断得起泡沫。此时的油就不能炸东西用了。

要换新油。炸过原料起沫的油,可以拌馅使用。最好的是扔掉(因为经过反复炸货的油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

扩展资料

炸东西一般选用调和油,调和油营养均衡。

调和油,又称高合油,它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调和油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凉拌用油。调和油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还可配有精炼过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红花籽油、小麦胚油等特种油酯。其加工过程是:

根据需要选择上述两种以上精炼过的油酯,再经脱酸、脱色、脱臭、调合成为调和油。调和油的保质期一般为12个月。现在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

回答3:

油下锅以后在没有起烟以前放几颗葱。

火锅汤的表面是一层很厚的火锅油。大颗粒的动物油脂会与与一些物质结合,遇高温里面会有热量释放,因而出现气泡。 锅里的温度越高, 泡沫冒得越多。

油很粘稠,表面张力系数大,烧开后大量的水蒸汽从油层下面的汤里跑出来,通过油层时,在油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就产生出油气泡。表面张力系数大就表面张力也就大,气泡就不容易破,就聚集起很多,成为一层油泡子。

扩展资料

炸东西控制油温的技巧

1、选用油最好选用干性油,如:花生油、棕桐油等。这类油含大量的油酸,碘质低,比较稳定,油温即使超过200°C时,也不至氧化冒烟。而半干性油,如菜籽油、棉籽油、豆油等,容易在受热后产生热氧化现象,特别是豆油,还容易出现豆腥味。

2、控制油温炸食品时不宜用急火,油温最好不要超过200°C,可多炸一些时间。

3、操作要快不要烧空锅,这样食品中的水分不断蒸发,不但可以去掉油脂内一部分挥发物,还能在油的表面形成一层水蒸气,起到隔离氧化的作用。

4、盖锅在把食品放进油锅后,宜用锅盖略盖一下,这样油的热量少损失,也能减少油与空气的接触面,减少热氧化。有条件的可在油中加入极微量的甲基硅油,可有效地延缓油脂热氧化作用。

回答4:

起沫子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油中水分含量比较重,导致加热后水分变成水蒸气产生气泡,从而产生泡沫,但这种原因产生的泡沫是透明的,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后泡沫就慢慢的消失了。二是因为油中杂质比较多,一般民间用榨油机自己加工的食用油是没有过滤掉杂质的,这种油在使用过程中,等一壶油快用完时你会发现壶底有明显的杂质,且使用这种低油炒菜时,你会发现产生大量的泡沫,但这种杂质对人体无害!可以大胆食用。
如果你不是使用上述第二种情况的油脂,而是从超市购买的油脂,就不应该出现泡沫!如果出现就是产品质量问题。你应该找商家进行维权。

回答5:

是花生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