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很好,晴空万里,可是船却像一个醉汉似的,前后左右摇晃,船底不时还发出巨大的响声,好像海里有一个庞然大物在撞击船体,我翻肠倒胃,呕吐了一遍又一遍,到后来躺在床上再也无力动弹了。
呕吐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食道、胃、肠道逆蠕动,并伴有腹肌或隔肌发生不同程度的痉挛性收缩所致。
呕吐,中医病证名。是以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的一种病证,可出现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临床辨证以虚实为纲。治疗以和胃降逆为原则,但须根据虚实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对其发生的原因,论述甚详。
《金匮要略》对呕吐的脉证治疗阐述详尽,而且认识到呕吐有时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质的保护性的反应。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凡呕吐者,火性上炎也,无问表里,通宜凉膈散。”
呕吐可以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如西医学的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呕吐、胃黏膜脱垂症、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贲门痉挛、十二指肠壅积症等。
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秽浊之气,侵犯胃腑,胃失和降之常,水谷随逆气上出,发生呕吐。
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多食生冷、醇酒辛辣、甘肥及不洁食物,皆可伤胃滞脾,易引起食滞不化,胃气不降,上逆而为呕吐。
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难运化,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