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语言发展最迅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学会了语言表达,才能够将心中所想正确、完整的表达出来。从教育的连续性来看,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幼儿时期口头语言发展得好,今后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也就会很顺利, 可见幼儿早期言语获得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早期语言教育,科学地对儿童进行教育,才能为其一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1 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意义语言的学习是终身的学习。研究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儿童 2 岁时,便开始了人生的积极言语阶段,5 岁就进入成人语言表达阶段。如果错过这个最佳时期,可能以后再多的教育努力, 也未必能达到想要的效......
幼儿语言发展与个性发展
个性通常指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动机、兴趣、意志、理想、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影响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因此个性是心理及行为的动力来源。
1.幼儿自我意识的萌芽状态出现于2岁左右,其进一步发展与幼儿有关自我词汇的掌握密切相关。言语产生之前,尤其在学会说“我”之前,儿童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谈不上自觉分析、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直到幼儿逐渐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如说“宝宝饿了”“宝宝上班了”“宝宝也有(手表)的”等,使用“我的”“我”之后,幼儿才开始像认识外部客观世界一样认识自己的心理活动,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主体的人来认识,从而能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出一种比较稳定的独特倾向,自我意识才算真正形成。
2.幼儿语言的发展使其得到巨大的个人乐趣和满足,从而导致其个人或社会的良好调节,对其性格形成和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语言的发展,使幼儿有可能与成人直接进行语言交往,并通过自己观察周围其他人对事物的态度、行为方式和成人强化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学习为人处事的方式,获得有关“什么是有礼貌的行为、什么叫诚实”等经验。
幼儿语言发展与社会性发展
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征表现为:他们大都不甘寂寞,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而且游戏的关系由比较疏松的撮合到比较协调的、有规则约束的结合,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影响儿童社会化的条件有社会环境系统、生物因素和心理工具,其中,心理工具指儿童的符号系统,主要是语言。语言的发展帮助儿童逐步发展对外部世界、对他人和对自己的认识,使儿童社会性发展得以正常进行。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学前儿童处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只能掌握情境性很强的语言,而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时,才有可能掌握连贯性语言。抽象的词和语法的掌握有赖于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心理表征符号,语言一旦被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就能够对认知的发展起椎动和加速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认知的速度、广度和强度,使认知过程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普遍性。没有语言这种工具,个体的认知始终会停留在个人,心理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