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学佛人做什么事都做不成

2025-02-24 01:17:3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那一个是魔考的现象
魔考的观念,不是出于佛教,而是出于一般被称为斋教的民间信仰。
佛教所说的魔,分为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和天魔。除了天魔之外,都是属于身心和环境的冲突与不平衡所产生的现象。要得天魔的扰乱,必须是大修行人;除了天魔之外,其他三种魔,都属于人为的。纵然是天魔的困扰,如果身心正常、精神稳定,也可以克服。所以,不会修行的人,或知见不正的人,易染魔扰;如有正确的知见和精进的修行,魔扰是不存在的。
所谓魔扰是由贪、镇等自我中心的执著而产生的,我执越轻,离魔越远;即使人皆难免面对死魔的降临,但对修行者而言,若能以平常心来面对死亡,死亡就不是魔。
五蕴魔的意思,是指色、受、想、行、识。第一色蕴是指我们的肉体和肉体所处的环境,其余四蕴则属于心理活动,以及流转于生死之间的精神主体。如果不出三界、未了生死,即在五蕴魔的掌握之下,但他不是人格化的鬼神,而是由于业力的推动。如能去除贪、镇、疑而出三界,便能脱离五蕴魔的范围。可见此魔不在心外,也不在身外。
所谓烦恼魔,是指我们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与自主的控制。所谓心不由己,心随境转,事事牵挂,舍不得、放不下、求不得、丢不掉,都是出于自我中心的自私心理作崇;若能以慈悲心待人,以惭愧心待己,以理性的智慧替代感性的精绪,烦恼魔便无可奈何。
至于天魔,他在天上,和一神教的宇宙创造神并行,他有无限的大力,他的形象变化多端,可能以狰狞的面目出现,多半则以仁善的形态现身;不过他的目的,不论威胁利诱,都是要你脱离正道而行邪法。
佛法所说的天魔,是在修行者发起出离三界之心和大菩提心之时,魔宫震动,魔王发愁,因为即将有人出离三界,魔子魔孙减少,而佛法增长,因此,派遣魔子魔女、魔兵魔将,来扰乱修行之人。如果是大修行人,魔王也会亲自出动,务期留住此人于魔力所及的范围之内。例如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前,就有降魔的过程,所以,非大修行人,不容易受到天魔的困扰。一般的俗人终日在烦恼及五蕴之中打滚,也在生死之中流转,岂能遭致天魔的出击?
但是现在民间却流行著魔考的信仰与传说,信了一般斋教之后的人,如果事业顺利、家庭平安、身体健康,就说是无生老母、明明上帝所赐,是信奉斋教的行为所致,应该全心的感谢,全力的奉献。如果遇到不如意事,灾难、病障、横祸、鬼扰,就说是魔考,而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是由于入了道门、成了道亲,有所谓已在天堂挂号、地狱除名,所以,引来魔鬼的妒嫉,而给予种种的打击。这不能埋怨无生老母、明明上帝,反而应该感谢、忍受,否则,如果经不起魔考而退失信仰,那就又要变成天堂无分、地狱有名。
这种说法,实在是愚疑的迷信,否则既有权力使人天堂挂号、地狱除名,为何不能助人□除魔障,还要说是魔考,使得接受魔考的人,不敢以人为的方式来捕救、改善他们的遭遇。
当然,佛教也有重罪轻报之说,以及提前受报之论;也就是说,若不修行,恶报尚不会现形,一旦精进修道,发出离心,行菩萨道,就会引来若干魔障,那可能是天魔,也可能是宿世的冤亲债主,恐怕你出离三界之后,对你控制无方、需索无门,所以提早讨还你的欠债。不过由于你的修行和发心的善功德力,能将本来是应该多生偿命的,变成即生的病离,以此了结无量劫来的债务。所以,这是基于因果观点而言,不是无理的迷信。而且,佛教还是主张在灾难降临之时,尽量设法处理改善,以尽人事,不是束手待死式地受尽折磨。佛法讲因果也讲因缘,过去的因,如果加上现在的缘,他的结果就会改变。

回答2:

朋友 不知道你现在是否已经结婚
如果已经结婚,有了家事的男人,要爱护自己的老婆、呵护小BABY,只能用《圣经》中的信仰和博爱以及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来过日子,这样,人生才有盼头。对于男人的规范,圣经中早有规定、还有对妻子、父母、儿媳妇。
爱情是上帝赐予人类的至宝,应该好好享受,看看雅歌中的所罗门和耶路撒冷女郎的爱情,人生是无限美好的,何必总是把自己捆锁起来呢。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是要好好过日子的,不是来捆锁自己的,我想你也很知道这个真理吧。

我们的主耶稣为了承担全人类的罪恶,心甘情愿上十字架,代替人类受罪,进入死亡,后来从死里复活,战胜死亡,升天,我们借着他,可以和上帝建立关系.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是真实可信的
在地球上,只有人类有着最高等的智慧,以及继承上帝的创造能力

我作为基督徒,来向你传播下基督福音:

你想找到快乐 获得内心的平安、喜乐的话,我劝你信仰基督。

如果,当你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会很寂寞,既然是寂寞,就需要一位很好的朋友来陪伴。那就是耶稣基督!!!
例子:想当年,贝多芬由于他喜欢的女孩子并不领情,很悲伤也很孤独,当时后来就不孤独了,有了耶稣基督这位最好的朋友,天天在一起就不孤独了。

基督信仰教导人们:博爱 自由 公平 正义
人人生而平等 人人都有着追求幸福的权利
当你认识到上帝时,就是你获得解救的时候

我以前没有信仰的时候,想:人这一辈子,小时侯上学,年轻时、中年时工作,老年时退休,然后等待。。(省略) 难道人就这么没有价值吗,我经常陷入迷茫,实在使空虚,没事情可干时,就上网。后来碰上了一系列的恶事,把我扔到了人生的最低谷,就在这个时候,主耶稣向我伸出了援救的手,看着他那双钉痕的手 慈祥的面容 我不禁落泪 感觉忽然有着无限的光芒照进我的心里 我从废墟里爬起来 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找回了人类应有的价值(人类有着和造物主上帝同一个形象 而且上帝对人类给予了厚望) 于是开始读《圣经》 开始去教堂聚会 唱赞美诗 荣耀主 一切都是主给我预备好的 不,是主给全人类预备好的,主已经在敲我们的心门了,我们只要打开,主就进到我们的里面了!!!

您要信仰基督的话,去教堂,找牧师问清楚聚会的时间安排!!!用笔记下来时间,我们教堂有手册,不用笔录。
不管怎么样,首先你先去教堂找牧师,帮你祷告,你和他一起祷告,建立信仰的基础,然后和他聊聊你的情况和信仰的问题,他们很愿意帮助你。
与此同时买一本《圣经》和《圣经·灵修版》,基督徒必备!!!教堂就有的卖,而且很便宜,价值是无限量的!!!

回答3:

阿弥陀佛!
在下深有同感,我想是我们前世的业力吧!也是在修持忍辱。
第一, 把心安适下来, 才能较细腻地深入观察苦.
第二, 从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等小情绪入手去看, 这些小情绪一起的时侯, 就要警觉. 一般这些情绪一起的时侯, 大家习惯用的方法, 就是先打压, 接着就是逃避, 转移, 这样就失去了深入观察为什么会生起这些情绪的机会了.
第三, 从地狱之旅----嫉妒, 嗔恨, 计较, 排斥, 争斗, 仇害, 分别诸多伤害心来检视自己的心路历程.
第四, 多观察别人的苦相和心路历程, 并以此返照自心.
第五, 以佛恩指路, 正本清源之阿迦陀药乃佛恩所赐, 是医治一切众生生老病死等八苦之无上妙药, 普治一切身心等病. 故, 如来者, 无上医王是.
修行人应尽量把心中的委屈和快乐(欲乐) 挖出来, 其目的有二:
第一, 检视自已的众生知见-------思惟方式, 情操, 价值观.
第二, 了了见自己过去所造业的因缘果.
希望对您能有帮助!

回答4:

不可能人人都那么精进,总有掉队的。三大宗教都有的现象。

没出家的人士可以参考五戒,十善。就是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

杀盗淫妄。已于五戒中说。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绮丽。谈说淫欲。导人邪念等。

两舌者。谓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挑唆是非。斗构两头等。

恶口者。谓言语粗恶。如刀如剑。发人隐恶。不避忌讳。又伤人父母。名大恶口。将来当受畜生果报。既受佛戒。切莫犯此。

悭贪者。自己之财。不肯施人。名之为悭。他人之财。但欲归我。名之为贪。

嗔恚者。恨怒也。见人有得。愁忧愤怒。见人有失。悦乐庆快。及逞势逞气。欺侮人物等。

邪见者。不信为善得福。作恶得罪。言无因果。无有后世。轻侮圣言。毁佛经教等。

回答5:

做不成的原因是他命里没有

有没有做新的善业

如果他是破戒的 不但做不成 还会有恶报
不是随意就能出家的

破戒的罪是很大的

我们没出家的 只要依教奉行 多行善事
如果受持五戒 一定要守戒
多念佛 必得佛菩萨的加持

看看了凡四训 命运就在自己的手里
别向外求 并有法师为你讲解 仔细看 今生不会空过

http://so.youku.com/search_playlist/q_%E4%BA%86%E5%87%A1%E5%9B%9B%E8%AE%AD

佛教对命运的看法

http://cn.jiaoyou8.com/friends_diary/%D0%D0%C6%D0%C8%F8%B5%C0/0_0_0/view_00524969_yes_0_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