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虫病是肉鸡生产中比较常见一种原虫,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临床表现为几种类型和不同程度的病情,有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等引起的以血便为典型症状的球虫病,还有是由鸡群感染了致病力较差的球虫或轻微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球虫病,长时间的危害机体,限制鸡只生长和增重,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一、慢性球虫病形成的原因:
1、肉鸡感染球虫以15-45日龄最易感染,当感染球虫病时,临床上乱投药,有时虽控制了病情的发展,但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使本病消除明显症状后转化为慢性,长期带虫,危害群体。
2、球虫虫卵有极大的抵抗力,甲醛熏蒸和大多数化学消毒剂很难杀死卵囊,卵囊在土壤内可生存4-9个月,在22-30℃条件下一般需18-36小时可形成孢子。
3、球虫虫卵的耐受性,球虫虫卵对大多数药物易产生耐药性,特别是磺胺类药物。
二、慢性球虫病的防治:
1、在诊断用药方面,要突出一个“早”字,根据发病日龄和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必要时做虫卵检查,尽早做出诊断,尽早治疗。药物可选用氨丙啉、青霉素、痢特灵、磺胺氯丙嗪、新诺明等抗球虫药物,制定一个交替用药的方案。每种药物用药疗程一般不超过3天,在安全应用范围内可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或交替用药,连续用药6-7天,可将球虫虫卵完全杀灭或降低到不致危害机体的状态。
2、在球虫病控制上,要重视粪便的清理和垫料的清除,特别是大规模的肉鸡场,这一措施是切断传播的中间环节是防止鸡食入虫卵的有效途径。
3、在饲料管理上,要防止鸡舍内出现潮湿地带,实践证明,在继屋顶漏水或饮水器周围漏水1-2周后,常常会发生球虫病。
4、幼年鸡对维生素需要量最高,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时,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K幼龄鸡发生球虫病机会更多,程度更重,所以,在预防和治疗本病的同时,增加或补充维生素是非常必要的。
鸡球虫病(CoccidiosisinChicken)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
10~30日龄的雏鸡或35~60日龄的青年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一般不发病,但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
饲养管理条件不良,鸡舍潮湿、拥挤,卫生条件恶劣时,最易发病。在潮湿多雨、气温较高的梅雨季节易爆发球虫病。地面养殖鸡比网上、笼养鸡易发病。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卷缩,食欲减退,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病鸡常排红色胡萝卜样粪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死率可达50%以上。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粪便中带血液,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黏膜。
预防控制:
(1)加强饲养管理
成鸡与雏鸡分开喂养,以免带虫的成年鸡散播病原导致雏鸡爆发球虫病。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和鸡场卫生,定期清除粪便,堆放;发酵以杀灭卵囊。保持饲料、饮水清洁,笼具、料槽、水槽定期消毒,一般每周1次,可用沸水、热蒸气或3%~5%热碱水等处理。
(2)药物防制
由于不同类型球虫表面抗原差异显著,目前市场上鲜见有效的抗球虫疫苗。迄今为止,国内外对鸡球虫病的防制主要是依靠药物。通常采用2~3种抗球虫药拌料交替使用,以达到预防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