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出处】宋代的 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初无二致,正是鹘仑( 囫囵)吞枣。”
【解释】不多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不思考仔细,笼统的接受。。囫囵:整个儿。
【用法】: 作 谓语、 宾语、 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走马观花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同韵词】阖门却扫、兔子不吃窝边草、针头线脑
1、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2、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3、示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扩展资料
【近义词】鹘仑吞枣、走马观花、生搬硬套、一知半解、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反义词】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贯通融会、含英咀华、细嚼慢咽、穷原竟委、寻根究底、咬文嚼字
【例句】
1、 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囫囵吞枣。
2、 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3、 你觉得你这样囫囵吞枣的做完这件事情会不会有收获呢。
4、 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5、 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_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吞:咽下去。
把枣整个吞咽下去。多指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
比喻学习上笼统接受,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
近义词 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反义词 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