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2025-04-08 09:48:4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会议讨论了毛泽东提交的《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我们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已经开始好转,但还不是根本的好转。

要获得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

会议确定要做好土改、稳定物价、调整工商业、外交、统一战线、肃清反革命、军队整编、整党等八项工作,以争取在三年时间内,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全会批准陈云在任弼时休假期间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决定递补廖承志、王稼祥、陈伯达、黄克诚为中央委员。决定撤销黎玉、刘子久的候补中央委员资格。

《不要四面出击》讲话主要内容:

在作题为《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时,毛泽东指出:我们当前的总方针,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面对这样复杂的斗争,必须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不要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

毛泽东批评了“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强调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仍然是又团结又斗争,以团结为主,是节制资本而不是挤走资本、消灭资本。

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决定的方针,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回答2: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简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召开时间:1950年6月6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
2、出席人数: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35人,候补中央委员27人,各盛市党委书记、中央各部委负责同志34人。
3、报告成果: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刘少奇作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外交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陈云作了《关于财政经济工作的报告》。聂荣臻作了《关于军事工作的报告》。
4、与会内容:毛泽东在报告和讲话中,深刻地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内外的大好形势,总结了建国以来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指出党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条件是:完成土地改革,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要经费。确定党在当时的战略和策略方针是,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搞好土改、稳定物价、调整工商业、改革旧有文化教育事业、救济失业人员、肃清反革命、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整党等八项工作。《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指出:要完成土地改革,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作斗争,我们面临的敌人是够大够多的。必须处理好国内各阶级、政党、民族等各方面的关系。以便加大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而不应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的不利局面。必须在—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会前毛泽东在给上海市委书记关于税收和失业问题的一份电报中,还提出这样一个策略思想:“目前处在转变的紧张时期,力争使此种转变进行得好一些,不应当破坏的事物,力争不要破坏。或破坏得少—些,你们把握了这—点,就可以减少阻力,就有了主动权。”(1950年4月16日给陈毅的电报。)当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再加上革命胜利引起的社会经济改组,使失业的工人、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暂时增多,农民负担还很重,工商资产阶级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惶惶不可终日。投机资本的破坏活动和打击投机资本的辉煌胜利,又使党内有的同志误以为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资产阶级。针对这种情况,会议批评了那种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土义的思想,指出这是不适合我们国家情况的错误思想。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不要把他们推开。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仍然是又团结又斗争,以团结为主,是节制资本而产是挤走资本、消灭资本。
5、会议作用意义:会议的决议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这次会议是建国后的第一次中央全会,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迅速战胜财政经济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