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能排进前五吗 不行恐怕连前十都没有要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能
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林彪,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是非常出色的。林彪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黄冈县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由于他是毛主席的第一爱将,其最大特点是善于指挥大兵团多兵种作战,类似与汉初韩信,呵呵,可谓中共最强悍将之一,虽然4野人数装备都最强,战果也是辉煌的,但林吃的败仗亦不少,考虑其在经典战例和军事著作影响方面不及刘伯承,故列第二。
不能。林的指挥艺术水平虽高,但还是处于战役级别,在战略层次上并无建树。即便是最成名之战辽沈战役这样的歼灭战也是在毛的一再坚持下确定的战略方针,林只是执行者。再之后那是秋风扫落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从层面上来讲还不如粟,粟在战略层面上决策能力更高,不仅让毛“想不到”,让林感叹“打的都是神仙仗”,更在淮海战场决策上最后影响到了毛的决策。
但林似乎经历了解放战争迅速成熟,在朝鲜用兵方针和中印边界战争的战略决策上,非常独到。显示了他的军事艺术水平在战略方面趋向成熟。
如果你以整个中华上下五千年作为标准的话,他差远了,下面说明原因:
1、经典战役太少:林彪的顶级大型战役说到底也就是辽沈战役,剩下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四战四平,规模都有限,而且四战四平还打的很惨;
2、军事上精彩的发挥也少:辽沈战役其实是优势兵力,最关键的是四野的发展壮大速度快,而不是战役或者战术上的成功,其他机场战役你几乎找不到林彪能够做到“以弱胜强”的精彩战役;
3、缺乏顶级军事著作:他没有能够在一个时期内成为兵家必读书籍的作品;
林彪是个比较稳重的指挥官,这是作战风格的问题,难大胜也难大败,他做不到像其他顶级指挥官那样一大堆经典战例载入史册,他的优点在于部队交给他你放心。
拥有一大堆经典战例或者顶级军事著作的指挥官至少包括(时间顺序):
1、孙武:灭楚之战是绝对劣势兵力取胜的,孙子兵法在几千年里都是兵家必读书目;
2、吴起:指挥鲁军击败齐国,阴晋之战5w打50w击败秦国,吴子兵法是兵家最具传奇色彩的兵法之一(大部分失传,仅剩6篇照样是兵家必读书目之一);
3、韩信:兵仙韩信留下了一大串天马行空的战例,其中有不少都是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成为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的用谋典范;
经典战例包括: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4、卫青、霍去病:汉武帝时期的双璧,卫青从龙城之战开始,打匈奴赢了一辈子,而霍去病几场大胜也多是以弱胜强的奔袭典范;
5、李世民、李靖:这俩都是唐朝初年的顶级名将,其中李世民不仅有玄甲兵破窦建德10w的经典战例,还在一系列战斗中都有不俗的发挥,而李靖在定吐谷浑、定突厥的过程中也有一系列经典战例;
除此之外,还有白起、岳飞等一系列名将,林彪还真排不上。
一个军事家如果纵向比较很不合适的,以前看过一个相声“关公战秦琼”,那就是纵向比较的“笑话”。
冷兵器时代,中国诞生很多卓越军事家,可惜他们的战术战略对今天作用不大。
就说火器时代,每个时代战法也不一样。林帅是他那个时代无敌战将,就足够了。他曾带出一支那个时代无人敢对决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