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因国古称“米奈”(Minae),是目前史学家所知道的最早的一个阿拉伯王国。它存续于约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麦因国地处也门的奈季兰和哈达拉毛之间的焦夫地区。焦夫海拔1100米,三面环山,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雨量和水源都较充沛,非常适合农业耕作,是阿拉伯人理想的定居点。
麦因国的首都在噶尔诺城,当地阿拉伯人则把它叫作“麦因城”,在当时是一个比较繁荣的文明城市。噶尔诺地处焦夫南部,该城坐落在一座向四面倾斜的土丘上,比焦夫的海拔水平约高15米,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50米,并筑有城墙,高约15米,东西城墙各开一个进出口。在部分城墙墙面筑有垛口,既可作监察哨也可布设弓箭手。
据考证,麦因国属于城市联盟性质的城邦国家。在这些城邦中,只有获得“王”的称号者才有资格担任邦主。但我们在当时的有些铭文中却发现,不仅仅邦主一人可获得“王”的称号,有时邦主的儿子或兄弟中也有一人或两人获得“王”的称号。对于这个问题的矛盾点,由于现在人们所掌握的资料有限,还不够详实,目前史学界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究竟获得“王”称号者是否具有同等权力还是各司一职均难以肯定,但由于在发现的麦因王表中,除邦主外同时获得“王”称号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有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可能只有在城邦处于特殊的非常情况下才会出现数人同时称王的现象。
麦因城邦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立的政府和城市长官。城市长官具有“克比尔”(意为至大)的称号,他作为“王”的代表行使对城市的统治权。邦政府由邦主领导,邦主再通过由城市长官、高级僧侣甚至部落首领组成的类似协商会议的机构行使对城邦的统治权。
麦因国的每个城市都建有神庙。有时一个城市里同时建有几所神庙,但每所神庙只供奉一个神像。神庙设有专职人员管理并负责举行祭祀等宗教仪式。麦因国供奉的神像为数众多,其中有三个神祗最受敬仰,它们是金星神(阿思泰尔)、月亮神(旺德)和太阳神(纳克尔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