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主要产地集中在江浙及南方数省。原料由高岭土、长石、石英为主,烧成温度在1300℃左右,釉料由石灰石和瓷土配成,铁为主要呈色剂,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东吴青瓷胎骨坚实,釉色匀净以淡青色为主。西晋使用化妆土成功,外观更为饱满柔润。东晋青瓷生产趋向普及,而且在质量上有明显提高。瓯江一带突出,釉色淡绿中泛蓝,为“翠峰天青”的开端,时称“缥瓷”(潘岳赋),发展到南朝技艺更为提高,胎骨致密呈灰色,通体施釉匀净透明,多为淡青、淡绿,有的泛黄。
北方,北魏晚期开始烧制,北齐山东青瓷胎薄呈灰白色。火度高釉色深浅不一,多青褐。青黄色,后经二次上釉,才达到釉厚明亮润泽。